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青春 在扶贫路上绽放

 

  青春

  在扶贫路上绽放

  ——团干部李烨顺扶贫

  ■记者 季明稳 通讯员 葛茜

  “这个多肉种植项目就是我们想要的扶贫好项目。”2017年12月5日,在淮阴区王兴镇团结村,团市委扶贫工作队员、城工部部长李烨顺带来的扶贫项目再次受到当地村干部和群众的肯定。

  一个月前,一次朋友聚会,李烨顺发现了这个村民口中的好项目。“当时,听说朋友种植多肉发了财,我就想,团结村能不能也靠种植多肉致富呢?”李烨顺告诉记者,有了想法,第二天他就去了朋友的种植大棚,问技术、看市场,把多肉种植摸了个门清。几经了解,坚定了想法的李烨顺又把村里干部和村民带到现场考察,大家一合计,这项目能干。同时,为解决大棚建设费用,李烨顺又多方寻求帮助,最终,由爱心青年创业者郁晨成出资7万元,5名村干部出资2万元,解决了项目的最大难题。

  李烨顺告诉记者,项目得到了种植大户陈明智的大力支持。项目建成后,团结村将组织10户贫困户,每户选派一名有劳动能力的成员成立团结村多肉种植队,由种植大户陈明智对种植队员进行技术培训。种植队员按照工作一天60元进行补助,种植队长按照工作一天100元进行补助,可实现贫困户本村务工增收。另外,投资双方一致同意将年收益50%平均发放给种植队成员,预期参加种植队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增收15000元。

  事实上,这不是李烨顺第一次帮助团结村找项目。不久前,团结村原本计划建鸡棚的15亩土地因政策而停工,看着闲置的土地,大家一筹莫展。李烨顺了解情况后,四处打听补救方法,最终,他找到一个全新的项目——牡丹种植。“种植的牡丹用于提炼牡丹油,价值高、效益好。”李烨顺告诉记者,他又借助团市委平台,找来了爱心企业家出资3万元提供牡丹苗,建成了天香牡丹园,预计2019年起可帮助实现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万元。

  “我来自淮阴区农村,仍有很多亲戚在农村生活,特别能体会他们的辛苦,想为他们多做点事。特别是村里的贫困户,我们对他们的帮助一个都不能少。”李烨顺说。正因如此,自挂钩以来,李烨顺无数次走进团结村,走街串巷,对全村145户贫困户进行了详细摸底,实现了“提户知人、提人知情”。对此,他还专门制定了精准扶贫信息表,信息表包括帮扶对象及家庭的详细文字和图片信息以及帮扶计划。2017年10月份,利用青商会换届的机会,实现了青商会企业家与145户贫困户的一一对接,做到了“全覆盖”。

  一手帮村集体和村民增收,一手帮贫困家庭解决实际问题,在扶贫路上,李烨顺总是坚持“能想的多想一点,能做的多做一点”。团结村52岁的尹希虎是李烨顺的挂钩贫困户,去年,尹希虎查出得了肺癌,更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得知情况后,李烨顺又做出一次令这个家庭感动的事,带老尹去看病。去年10月,他开车带着老尹去了盐城,看中医、拿药,都是他自掏腰包。“真的谢谢他,为我们这个家做了太多好事。”老尹朴实的妻子徐成芳说。

  “作为一名团干部,或许没有太多的经费去支持村集体,但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有联系广大青年和青年企业家的平台,能汇聚很多帮助村民致富的金点子。”李烨顺说。也正如他所说,2016年以来,团市委充分整合淮安市青年商会、淮安市青年社团联盟、青年志愿服务团队等资源,借助希望工程、青年文明号等工作品牌,制定了开展希望工程资助、农业生产帮扶、企业家对接扶贫慰问、在读青少年学业辅导、志愿者健康义诊、城乡青少年结对互助等6大帮扶措施,举办了“希望工程捐赠”、“志愿服务乡村行”、“送金融知识下乡”、“返乡青年创业技能培训”、“留守儿童关爱”、“青商企业公益行”等系列活动,全方位精细化帮助扶贫对象在物质和精神上脱贫。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