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怀念一棵树

 

  □ 方孝国

  我的心里一直记挂着那棵令我敬畏的树,不知它现在可安好,我得去看望它。

  2000年,我去新铺(现盱眙县旧铺镇新铺村)的时候,它还枝繁叶茂,树影婆娑。孩子们在树下唱歌跳皮筋,滚玻璃球,嬉笑打闹。然而,如今当我重回故地,见它只剩下一截茕茕孑立的枯树桩(只是一截3米左右高、被虫蛀空的、半围树壳而已,用不了多久,它便会完全消失在人们眼前),艰难地立在那个了无生气的、门楣上书有“华中建设大学旧址”字样的院落内。我静静伫立,唏嘘良久。

  那是一株朴树,1990年当地林业部门做“古树名木”普查时推断它该有四百年上下的树龄,当年浓荫如盖,树上鸟窝无数,它长者般地庇护着这里的生灵,令人敬仰。

  想当年,那树的直径达1.3米左右,两个成年人手拉手也无法将其合围。2006年的一场大风夺取了它的一根树杈,另一根枝桠仍然顽强地活着。2013年夏天的一个午后,它像一位孤独的、心力交瘁的老人,拦腰折断,轰然倒下。这一次,它再也没有重生。那一刻,当人们将目光聚集于它仍矗立着的半截断桩时,发现原来树干内部早被虫子蛀蚀成空洞。——一直以来,它就是靠着树干薄薄的外层和树皮给枝叶供应养分,勇敢而坚强地活着!

  当地百姓将其奉为神灵,总有信奉者在它的脚下焚香祷告,祈求福佑。即便今日只剩下一截断桩,树前石桌上仍有香灰在旋风中一阵阵浮起。

  此时,我站在树桩下,就像伫立在一位老者的墓碑前。我看着只剩下空壳残根的树桩,就像注视着一位老人的遗像,思绪绵绵。

  1944年冬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日本帝国主义行将崩溃,抗日战争胜利在望。为培养解放区急需的革命干部和建设人才,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创办的一所新型的综合性的大学——“华中建设大学”在这棵树下宣告成立了。来自淮南、淮北、苏中、苏北等根据地抽调和保送的知识青年,以及上海、南京沦陷区地下党选送的一批地下工作者、职员、大学和高中学生600多人聚集于此……

  望着这截树桩,我想起了1945年5月4日“建大”那个开学典礼,想起了彭康、张劲夫、饶漱石、张云逸、赖传珠和曾山那些革命前辈的名字,想起了那些不畏艰辛与牺牲的热血青年。我虔诚地想像着当年“建大”的学生们学习、战斗的情景,以及他们和当地百姓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他们为新铺百姓用砖石铺就的街道我曾经见过,还留在我的记忆里;老人为我讲述的新四军二师和军部文工团在新铺古庙广场演出话剧《占鸡岗上》《雷雨》的情景时常浮现在眼前……

  望着眼前这截枯树,我的内心为过去的峥嵘岁月而悸动。我知道这棵树是历史的见证者。走近它,轻轻抚着它,就像抚着一位老者的手臂。望着它沧桑的容颜,我无法淡定,我相信这是一棵有灵性的树。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