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莹莹 通讯员 李卫兵
2017年以来,涟水始终坚持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有力推动了农民口袋鼓起来。
加快产业布局
涟水县大力实施农业“2+4”“2+10”工程,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布局,筑牢富民根基。“2+4”即主动策应淮安市古淮河沿线和淮涟结合部两条特色产业带打造,实施农业“一路一廊”战略,规划建设“百花园、百菇园、百药园、百果园”等四大特色园区。“2+10”即集聚项目、资金、资源优势,全力创建一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和一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培育10个特色田园乡村,打造江淮生态经济区涟水特色版块。
精选增收项目
该县坚持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引擎和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农业园区承载项目多、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在每个乡镇规划建设一个特色种养殖示范园区,带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已建设13个县级特色种养殖示范园区。南集万亩瓜蒌、保滩千亩黄桃、义兴千亩黄花菜3个种植基地打造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稳妥推进。
聚力脱贫攻坚
此外,在全市率先探索建设“阳光扶贫超市”,以创业就业、慈善求助、咨询服务为主题,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提升扶贫精准度。充分抓住光伏扶贫机遇,重点突破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增收难题,投入资金2336万元建设村级光伏电站项目46个,平均每年为乡村增收7万元。同时,创新推进“1+2+3”产业帮扶模式,红窑镇杭泰光伏发电和梁岔镇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目前累计发电400余万千瓦时,获取收益近400万元。投入9000万元分别在义兴镇建设食用菇产业园,在县经济开发区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园,项目都已开工建设。
加强改革创新
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涟水县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扫尾,全县346个应确权村已完成新经营权证书颁发,并于8月份进行了省市验收,农村土地确权数据建库及汇交已通过省农委检测和国家农业部初检。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选择80个村开展试点,并从中优选20个村作为县级试点推进村。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有序运作,2017年累计完成交易额2.85亿元,位居全省前列,县产权交易中心入选“全省农村产权交易先进集体”,涟城、东胡集2个乡镇获“全省先进乡镇”称号,县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被评选为“淮安市创新创优项目后续先进典型”。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成效显著,新增家庭农场176家,示范家庭农场28家,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经营比重提高9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