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做一个“老土”的国土人

 

  ■ 王渊洁

  土地是“国之基、民之本”。国土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义不容辞,坚守耕地红线职责所在。作为国土人须以扎实的心态,积极实践群众路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践行“心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常闻土气、会说土话、善用土法、敢吃土饭,做一个“老土”的国土人。

  常闻土气,

  做一个“地里仙”

  俗话说,先下田头再回案头,做出的决策才有准头。整日里对着电脑、拍着头脑,做出的决策必然会脱离实际,甚至产生危害。央视曾经报道过,某县招商引进一干红产业基地项目,要求农民将3.5万亩的玉米地改种葡萄,引起了当地农民的反对。因为该地气候干燥、水源匮乏,根本不适合种植耗水较多的葡萄,幸而项目紧急叫停,避免了大量土地资源浪费。相反,盱眙县国土资源局配合地方政府,充分利用优良的地质水文条件,整合淮河河心洲土地,发展有机蔬菜产业,毛豆、西瓜等种植物直供大型商超集团,畅销国内外,大大增加了当地居民收入。由此可见,国土人要把鼻子贴到地上常闻土气,才能做一个点土成金的“地里仙”。

  多说土话,

  做一个“泥腿子”

  国土人要经常下下乡村、穿着解放鞋走走泥路,与群众打成一片,不能有高高在上的姿态。宣传党和国家国土资源管理政策要多说土话、方言,不说套话、官话。只有把群众当家里人,说家里话,才能真正建立起紧密的群众纽带。盱眙县国土资源局建立了耕地保护包村联组和全员执法巡查机制,班子成员挂包到乡镇,中层干部挂包到分局,一般人员挂包到村组。每月到责任区内至少开展一次走访巡查活动。通过天天跑、天天聊,脚上多粘泥,树立了“泥腿子”形象,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极大地降低了涉土信访投诉量。

  善用土法,

  做一个“土八路”

  基层国土管理工作环境复杂,耕地保护屡碰“红线”,用地压力居高不下。破解土地难题除了要严格遵守国家各项土地管理制度以外,还要创新举措,节约集约用地。不妨向群众学习,并尝试用“土办法”解决新问题。土地改革初期,按家庭劳力分地,地随人走。而今,农村劳动力结构倒置,年轻人走入大城市,老年人留守耕种。盱眙县在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试点的基础上,通过“并小拆大、你有我有”的方式,实现按劳力耕作。在确定城镇发展边界的工作中,工业区土地日益饱和问题逐渐突出,望着城市的高楼大厦,有人脱口而出“横着长不行,竖着长不就行了?”大力开展工业用地“大块换小块、小块上楼房”,推进标准化集约厂房建设,这些“省着盐巴过日子”的措施,不正是来自群众的土办法么?

  乐吃土饭,

  做一个“庄稼人”

  庄稼人,务农于时,安贫乐道。国土人,身为国家公务人员,担当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更要守土有责、护土有方、用土有益。时下,市场经济和金钱权力无时不在诱惑着我们每一位基层国土工作者,就像农夫怀里的蛇,把金钱、权力看得太重,搂得太紧,迟早会被反咬一口,中钱与权的毒。我们国土人,吃着由土地供应的粮食,干着与土地打交道的工作,就应该像土地一样淳朴和老实。戒奢防贪、崇俭倡廉,吃得下土饭、住得下土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怀像庄稼汉一样坦荡,品德像大地一样宽广。

  土里土气、土言土语,最质朴的作风恰是最高尚的追求。让我们回归土地,做一个“老土”的国土人。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