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周熔熔 何剑峰
王夏禹
通 讯 员 徐申申
“每天中晚至少4桌饭,忙不过来。”快下午2点了,洪泽区西顺河镇张福河村的村民刘言清夫妇这才送走了食客,吃上中饭,“有游客,也有专门来吃湖鲜的。虽然现在禁渔期吃不到湖里捕的,但我们之前就把湖里野鱼放到自家的塘口里存着,口味一样鲜”;2:30,村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股东化勇的手机响了起来,区里的一家旅行社第二天要来村里考察旅游线路,“我们村的名气现在越来越大,游客也越来越多,这样的生意,旅行社不想放过”;3:00,62岁的村民孙永钢被同村的后生张亮亮电话催促着,从自家承包的内塘里打捞出几十斤鱼,“张亮亮是我们村里的电商大户,每年的销售额两三百万元,这不,上海的客户在微信上下了订单,急着要”……
4月1日下午,记者在洪泽区西顺河镇张福河村看到,虽然眼下是洪泽湖的禁渔期,这里的村民们却依然过着“靠湖吃湖”的快活日子。
张福河由北向南,在张福河村附近缓缓流入洪泽湖,“依湖滨河”的天然位置,使得张福河村一直是个原生态渔村。村子不大,现有村民186户,共613口人。“靠湖吃湖,我们世代都是渔民。”三十来岁、带有山东口音的村支书张立军告诉记者,“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日寇,我们的爷爷辈从微山湖辗转来到了洪泽湖,在这里安顿下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张福河村。洪泽湖面积大,好藏。”
一段时间,洪泽湖水质变差,湿地减少,渔民承担很大的经营风险。“有几年鱼价跌得厉害,卖不掉。又有几年,湖里的鱼数量下降得很厉害,大家辛辛苦苦也捕不了多少鱼。不过,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江苏省洪泽湖渔政监督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谭磊告诉记者,近年来,洪泽湖渔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净水养殖、限额捕捞、保护资源、做强品牌为方向,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生态优先、富裕渔民为目标,建立了生态渔业新体系,同时引导渔民们优化产业结构,拓展致富之路。
无论是湖边的外塘,还是村里的内塘,张福河村人都是鱼蟹套养,主要养螃蟹挣钱。如今张福河村的螃蟹品种是长江一号、长江二号。“是区水产局(现为农业农村局)推荐的,我专程从省淡水研究所进的蟹苗。”张立军介绍,一开始对于新的蟹苗,村子里的人都没有底,不敢养。作为村支书,他带了个头,首先在自家的120亩塘里养,“不得了,成蟹的价格要比其他蟹每斤贵上近10元。”
看得见的经济效益,引来了村民们纷纷效仿。(下转A2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