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小燕 通讯员 隽国 张林
本报讯 “自从实行监管新模式以来,村级财务更加规范、监管更加科学、过程更加透明、群众更加信任。”日前,淮阴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以来,淮阴区引进第三方代管村财村账,构建“l+2+2”监管新模式,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村级财务 “1+2+2”监管新模式在该区全面推开。
找准症结,积极构建村级财务监管新机制。随着村集体经济收入逐步增加,村级财务收支额度随之增长,特别是涉及征地拆迁、附属物赔偿的城郊村,资金流量更大。去年以来,淮阴区针对村级财务存在的主要症结,探索建立“1+2+2”监管新模式。“1”指一个主体即村集体;第一个“2”指两个代管,之前农经站“村账乡管,村财乡管”改变为财政所管理资金,第三方机构代理记账,实现“账款分离”;第二个“2”即两层监督,实现区乡两层监督。
聚焦关键,探索实践全程阳光透明新路径。淮阴区“1+2+2”村级财务监管新模式从试点到推行,聚焦关键环节,出台了非现金结算、村务卡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坚持非现金结算,实现过程透明可追溯。实行备用金制度,在“村务卡”中一次性打入不超过3000元作为备用金,供村级日常办公开支。扩大使用“一折通”,对上级发放的补贴或补助直接打入“一折通”,对工程款支付、劳务费用等参照“一折通”模式。建立标准化流程,实现监管规范可操作。在试点中,该区总结出“一报三审四方会办”的日常工作流程。“一报”即村会计将月收支凭证、原始票据统一汇总后,于每月月底集中报乡镇监管办。“三审”即农经站初审,“第三方”会计公司复审,乡财政所终审。凡复审时发现疑难问题的,则实施“四方会办”,即农经站、财政所、村、“第三方”会计公司共同研究会办。引进黑名单机制,实现动态管理可监控。制定了《淮阴区村级财务第三方代理记账机构管理办法》,坚持准入机制,加强动态管理和考核,实行“黑名单”和退出机制。
注重实效,努力开创村级财务监管新局面。村级财务从以前的纸质账实现了电算化记账,查账、对账、审计方便快捷,全面推行无现金结算,资金使用全程留痕可追溯,透明度大大提高,试点乡镇村干部因村级财务监管被问责下降了44%,信访量同比减少23%。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