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打通全域旅游的突围之路——淮安区旅游的探索与实践

 

  ■ 杨洋

  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召开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再一次将全域旅游的工作思路与发展理念进行了深化,推向了更高处。推进全域旅游,就是要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按照全域景区化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推进多规合一,整体优化环境,优化旅游服务的全过程。

  如今,旅游业已进入“大众旅游”的黄金时代,全民旅游的刚需不断扩大,仅2017年淮安区的旅游人数就达到730人口,比2016年增加了12.3%,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前景一片向好。与此同时,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市场的不断完善,城市旅游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全域旅游概念提出后,城市之间更是你追我赶、抢占先机,淮安区立足本土资源,将2018年定为文化旅游提升年,早谋划早行动,努力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全域发展理念需要系统化思维的支撑。

  省委书记娄勤俭多次强调注重系统化思维,淮安区的全域旅游正是在系统化思维指导下的有效创新和实践。以系统规划为引领,在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设计的同时,更加注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物保护性规划以及交通、市政、公共服务、人口疏解设计等完整的多层次规划体系,逐步打造“一渠两轴三湖四板块五街区”的文化旅游形态,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和新格局。

  “点”是基础,精雕细琢做出特色

  如今很多城市景点风格雷同、内容相近,容易造成审美疲劳。一些景点在“黄金时节”偶有“爆门”之欣喜,但毕竟不是常态。淮安区作为旅游大区,拥有一大批历史街区、古遗址、名人景区等。为了避免风格雷同、内容重复的尴尬,引入“文化+旅游”模式,让诗与远方在这里相会。

  将每个名人故居景区充分挖掘内涵,丰富旅游要素,增强游客的互动与体验。组织开展不同类别的活动,即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景区游人如织,形成了文化旅游一道独特的风景。同时,重视修缮街区古巷及水路修复,将街、巷、水、桥、民居有机整合,构成多元共存的文化特色,较好地展示了名人文化、水乡风貌和古民居风采。

  “线”是重点,重视体验串出趣味

  “线”是点和点之间的连接线,目前大多数地方只把各个成型的旅游景点通过“旅游线路图”给予游客“导航”,让游客在引导下跟班式的参与旅游。为了更好的考虑到游客的体验过程与个性化,淮安区结合景区点及文化遗存之间散、近、紧的自身特点和资源现状,拟定了“古城休闲服务综合体系提升方案”,将通过集散中心建设及完善休憩、交通、咨询等公共服务配套,逐步引导、服务游客采纳步行、单车、小型公交等慢行游览方式,缓解交通压力,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不断提升游客体验值,增加过程性趣味。

  “面”是关键,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做强功能配套。采取社会化投资等形式,加快停车场建设和智能化管理,重点解决景区停车难等问题;积极实施旅游交通路段的拓宽和改造工程。

  创新宣传载体。重点打造淮安十大伴手礼,建立市级范围内高等级旅游景区的“淮安游礼”专柜全覆盖,通过逐步建立的多层次旅游购物网络推广特色旅游资源。

  优化营销机制。实施“2018年淮安区旅游营销策划项目”。量化淮安区年度旅游业综合收入目标、景区目标及渠道目标,策划主题节庆活动,实现淮安区旅游推广的精准营销,焦点营销,常态营销。

  丰富城市产业。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积极洽谈引入国际化的主题公园等新鲜元素。

  相信不久的将来,淮安区这座传统与现代交汇、古韵与新风交融的历史文化名城,将以更加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你我的面前,在全域旅游的激烈竞争中实现突围

  (作者单位:淮安区政府办)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