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
敢于担当,意味着奉献乃至牺牲,需要舍我其谁的气魄和不避艰险的勇气。淮安要在新时代实现新崛起和新发展,也需要我们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冲破观念的束缚和利益的藩篱,勇于开拓,乐于奉献。
【原料】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久,徐佳标所在的3师10旅特务团即接到上级命令,攻打盘踞在淮阴城的伪军。淮阴城易守难攻,四个城门均为瓮城门,城墙高达七八米,上面设有可供隐蔽射击的城垛,环城墙每隔数百米设一炮楼,城墙外有护城河,河宽约四十米,水深两三米,护城河与城门之间设有木桥,被敌人用机枪严密封锁。
9月6日,攻打淮阴城的战斗打响了,特务团班长徐佳标背负红旗,在火力掩护下第一个爬上城墙,奋力将红旗插在城头上。敌人从上面用力推他打他,阻止他上城,而徐佳标双手紧紧地抓住城墙不放,拼了命向上爬。这时,一名敌人手持马刀,恶狠狠地向他劈了下来,徐佳标双手被齐腕砍断,顿时鲜血狂涌,剧烈的疼痛使他昏迷在了城垛边上。背上,那面火红的旗帜,却在城头上迎风招展。
战士们看到飘扬在城头上的战旗,杀敌士气倍增,向敌人发起了更为勇猛的冲击。云梯又一次次地竖了起来,但又一次次地被敌人炸断。伤员们不顾伤痛,顽强地搭起了人梯,突击队员们终于登上了城头。冲锋的号声响了,第二梯队踏着突击队开辟的道路,向城池冲去。突然,一阵猛烈的射击,阻止了部队的进攻。原来,是城墙上的一个暗堡枪眼捅开了,黑洞洞的枪眼里,还不时飞出一束束手榴弹。突击队和后续部队的联系被切断了,而冲上城头的突击队又暴露在敌人的暗堡前,处境非常危险。在这紧要关头,昏迷的徐佳标被激烈的枪声惊醒了,他一眼看见右侧的守敌机枪正在不断喷吐出火舌,立刻明白了一切。他伸出被鲜血染红的双肘,支撑着虚弱的身体,一点一点艰难地向射孔爬去,身后的城墙上,洒下了斑斑血迹。终于到了机枪口附近,徐佳标在双手已断、无法作战的情况下,奋勇而决然地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了咆哮的机枪眼,用生命打开了胜利的通道!
战斗结束后,战士们在整理烈士遗体时,只见徐佳标身中无数枪弹,骨头和内脏都被打穿。他是我军战争史上第一个堵枪眼的钢铁战士,牺牲时年仅19岁。为了纪念这位英雄,3师党委追授徐佳标为“淮阴战斗英雄”称号,其所在班被命名为“佳标班”(我军驻海南某部依然传承这一光荣称号),淮阴城南门被命名为“佳标门”。
(供稿人 耿宣)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