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左文东 通讯员 祁正
本报讯 日前,记者了解到,淮安高新区充分发挥全区经济“主阵地”“主战场”作用,打出稳增长、促转型、防风险系列“组合拳”,经济工作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预计全年淮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13亿元,同比增长8.61%;完成规上工业企业开票销售、入库税金、工业用电量97亿元、4.66亿元、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31%、19.97%、11.6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亿元,增长18.13%、8.6%,主要经济指标快于同期、好于预期、高于全省开发园区平均水平。
凝心聚力,提升转型发展新质态。
淮阴区高新区坚持系统谋划、重点突破,明确了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加减乘除”一起做,“传统新兴”一起抓,发展质态和效益同步提升。聘请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等专业机构编制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探索组团招商、捆绑招商新模式,持续深化平台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新签约总投资120亿元中邦生物制药产业园、100亿元宝佛麟新能源汽车等亿元以上项目26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百亿元以上项目3个,百亿级重大项目招引数量在全市各类开发园区位列第一。按照“五个一”项目帮办服务机制,加大对签约、在建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全过程、零距离提供“店小二”式的贴心服务,时代芯存相变存储器、普锐明汽配等18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顺利进入市重点项目盘子,德淮半导体、江淮科技园等13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有望通过市重点项目验收,竣工重点项目总投资额位居全市各类开发园区之首。
立足当前,书写创新开放新篇章。
抢抓国家级高新区获批机遇,对照国家级高新区44项考核指标体系,全面补短板、强功能、树品牌。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江淮科技园、淮安科创园、宁淮产业园、园兴总部经济园、中业慧谷创意产业园等五大创新创业“园中园”全面推进,为各类研发机构、生产企业“拎包入住”“安居乐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着力开拓国际专业领域合作,德国工业先进技术研究院淮安分部、德淮影像技术设计研发中心,时代芯存第四代存储技术研究院等国际领先的研发机构相继落户,为产业发展接轨国际水准奠定基础。科技驱动能力增强。成功举办淮安国际半导体产业高峰论坛,IBM授权相变存储275项专利技术和美国安森美、法国意法转让326项半导体工艺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有力提升新兴半导体产业基地影响力。持续深化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深入推进“百名博士帮百企”等活动,助力“人才强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1100件、462件,建成振达钢管王国栋院士工作站,累计引进市级以上人才12名,其中省双创人才5名。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3个,注册外资实际到账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达到1.55亿美元、增长57%,开工注册外资实际到账9100万美元,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外资到账6954.7万美元,外资到账总额、完成度、占比率在全市各类开发园区位居前列,开放型经济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优化服务,创造民生改善新业绩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千方百计办好民生实事,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投入38亿元,实施道路、绿化、安置房建设等26个民生实事项目。建成飞耀路北延、姚庄路等10条道路,“内引外联”的城市路网更加通畅。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有序推进,全年征收1156户、2500亩土地。新建成安置小区面积14万平方米。加强基础功能配套,佟洼农贸市场、东城中小学投入使用,宝岛母爱医院开工建设。全面落实“阳光扶贫”工作部署,继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补贴、医疗救助等标准,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加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三朱村创城省级“五星级”示范农家书屋、国家示范农家书屋。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城市长效管理、防违治违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园区村庄环境、城市面貌为之一新。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