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莹 记者 杨尚
本报讯 站在二河大堤上,回望西边,淮阴区南陈集窑厂村,绿油油的麦田和错落有致的村庄中,一片苗圃基地正蓄势待发……
2017年度,市法制办挂钩扶贫点为淮阴区南陈集窑厂村。该村是市属经济薄弱村,尽管近年来随着支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扶持,使得该村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一定提高,但与同区域村组经济状况相比,该村的各项指标仍偏落后。
就地开荒建苗圃。随着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绿化美化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也越来越迫切,因而对花卉和树木的需求量也呈日益扩大的趋势。
该村村部办公大楼门前及四周修整铺设了水泥地坪,但村部办公楼前泥土地面和健身器材区域雨后积水较为严重。市法制办党组调研后,组织村干部们及时清理修整,并将村部门前泥土地面铺设成水泥地坪,建成村部健身园地,方便村民健身锻炼。村部与花木苗圃基地旁建成一条2.5米宽、150米长的水泥道路。这为今后花木苗圃基地的日常维护及副业创收提供了便利条件。村部周围的50余亩荒地也整理到位。这部分荒地系村集体所有土地,部分被附近村民占有无偿使用,部分长期荒地、杂草丛生,在市法制办领导的合理建议和资金支持下,村里组织力量对这部分土地进行整理,每3米条沟整理到位。
基于上述条件和基础,开荒地建设“花木苗圃”育苗基地帮扶项目的构想正式付诸实施。
倾力而为真帮扶。精准扶贫重在“精准”,“精准”二字重在实效。为了让扶贫精准落地,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市法制办倾尽全力,采取了一系列实招、硬招,帮助项目如期推进。
市法制办、窑厂村及花木供货方签订苗木买卖三方合同。市法制办作为帮扶项目资金提供方,窑厂村负责苗木栽种及日常维护,花木供货方除提供育苗外还承担技术指导责任,三方对花木的名称、规格、价格及数量予以明确。
组织多方力量抢抓春季好时节进行花木种植。市法制办扶贫队员与村民一道积极抢抓。目前,基地已种植木瓜海棠、百日红、女贞、桂花、土石楠球、垂丝海棠、樱花、银杏、大叶黄杨、红梅花、碧桃、国槐、棕榈树、高杆女贞、塔松等数十种苗木品种。
围绕“花木苗圃”基地推动村道路建设。花木苗圃育苗基地距二河大堤约900米,如果村部能与二河大堤相连,不仅是农田种植的需要,更能方便附近村民的出行。市法制办领导与市、县、乡三级财政相关负责人一起到窑厂村实地勘察,发现二河边桥梁目前已是危桥,机动车通行太危险。市法制办明确了合理的实施方案,道路修建分两次进行:今年先建道路西侧约300米长部分、宽度为3米;同时与市水利部门联系,等二河边桥梁确定后再建剩余部分。
村民脱贫可持续。“花木苗圃”基地建成后,预计两年后销售收入60万元,将大大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一举甩掉戴了几十年的贫困村帽子。
“咱们村穷了几十年,现在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信心。”村民们对市法制办来到他们村扶贫无不拍手称快。
花卉苗木产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三大朝阳产业之一,苗木花卉产品已成为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消费量迅猛增长。城市绿化建设需求迅速增长,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对苗木花卉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市法制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花木苗圃项目示范性强,将促进窑厂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并形成规模发展,带动周边农民种植花卉苗木增收致富,加快当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对发展乡村经济、增加就业、提高当地村民生活水平具有强劲的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