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让我牵着你的手

 

  ■记者 叶列 通讯员 江汇源 罗宏

  

  涟水石湖镇地处淮安、盐城、连云港三市交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年来,每年都有几千人外出打工,夫妻双双外出的情况很多。父母走了,谁来照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为了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石湖镇关工委积极做好“代理家长”工作,让爱在家长和留守儿童中传递。

  调查摸底 组织培训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做好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工作。去年初他们逐村挨户排查,掌握了全镇留守儿童有469名,约占适龄入学儿童总数的55.3%,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织密帮扶网络,结合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安排了“代理家长”126名,结对帮扶,充当“代理家长”。

  2016年,石湖镇组织两次“代理家长”培训。工作中,他们逐渐形成了七条约定:暂时让孩子保留原来的生活习惯,逐渐除陋保优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代理家长”和老师实现常态化联系,家长和“代理家长”之间互相尊重,在孩子面前相互树立对方的威信,宽容孩子的缺点,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家长及时供给孩子学习生活所需费用,要预留出充足的机动资金交到“代理家长”手中,教育孩子外出时,要向“代理家长”或家长请假。家长如果不能及时供应孩子所需物品和资金时,“代理家长”先垫付。

  制定制度  有章可循

  他们在工作中,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系统的“代理家长”教育工作计划,让“代理家长”的代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落实“代理家长”,实施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利用辖区内的两所中学、两所中心小学的人力资源,教学硬件,进行延伸培训。有的是“一对一”,有的是“一对多”,建立“代理家长”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学校定期召开“代理家长”、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人座谈会。详细填写《谈心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留守儿童”制定出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真情关爱  科学引导

  单亲学子陈诚学科成绩平衡,但酷爱美术,美术老师干凌源是其“代理家长”,二年的精心指导,陈诚考入金城外国语学校,三年努力后考取南京艺术学院。

  留守女学生张春风,初二年级时产生辍学打工念头,“代理家长”王艳老师发现后及时教育引导,放弃休息,帮她补课,与他谈人生、谈理想,激发起她的学习热情,去年以高分考入淮中滨河高中。

  退休老教师李林,身残(半身不遂)志坚,捐钱贴物自办校外辅导站,自认本村的9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捐款捐物献爱心,五年如一日,悉心教育,所代学生一荐接一荐考入大学,被邻里们称为“书香大爹”。

  这些从教学岗位上退下来的老校长、老教师和在岗在职的骨干教师都被动员起来,积极参与“代理家长”工作,他们都是镇各领域的领军者。与此同时,石湖镇配合学校定期开展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组织各项文体活动,每学期在重大节日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了学生尊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