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成碗 张东云 付成功
本报讯 5月17日下午,淮安区中小学体育工作推进会在新安教育集团河西分校召开。淮安区教育局副局长相华,体育科科长郭会明,区直中小学、乡镇两中心的分管校长及体育骨干教师共计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在该校乒乓球训练基地,与会人员观摩了孩子们的乒乓球舞、乒乓球常规训练展示、乒乓球对抗赛,以及韵律操、竹竿舞、陀螺、滚铁环、轮滑、跳绳、踢毽子、篮球、足球、乒乓球、跆拳道等丰富多彩的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接着,与会代表观摩了两节体育公开课。随后,代表们齐聚阶梯教室,听取了该校杜成碗校长《实施课程引领策略,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工作品位》的主题汇报。区教育局副局长相华对新安小学河西分校的体育工作作了精彩点评,并希望全区各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好体育活动,做体育教改的弄潮儿。
一直以来,新安小学河西分校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学校坚持以课程整合思维对各种体育活动进行课程化打造,按照“底色课程——主色课程——亮色课程”的整体架构,着力构建富有新安河西特色的 “三色” 体育课程体系,努力克服学校体育工作中的“碎片化”倾向,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的课程化、系统化。
抓实底色课程,为学校体育工作夯实基础
在保证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体育课程基础上,该校认真抓好体育课堂建设、“四操”质量和周末比赛三项基础性工作,形成学校体育的底色课程体系,为进一步深化体育工作夯实基础。
抓好体育课堂主阵地建设。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培养运动兴趣、学习运动技能、锻炼强健体魄的主阵地。为了切实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该校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课务督查。教务处每周加强对各班体育课的常规督查,坚决杜绝挤、占体育课,课上无组织、无训练、无活动等自由散漫的现象。二是持续深入地开展“课堂常规班班行、人人过”活动。每学期,教务处专门针对体育课开展“课堂常规班班行、人人过”活动,所有体育老师人人参与,逐一过堂。对于课堂常规不过关的老师,实行二次测评,直到过关为止。三是开展“合格+特长”教学活动。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掌握体育技能,该校积极开展“合格+特长”研究活动,即规定教师除了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外,还要根据年级特点教授学生一至两个体育运动特长。如一、二年级教授跳短绳或踢毽子;三、四年级教授跳长绳或乒乓球球;五、六年级教授篮球或足球。四是强化体育教研工作。坚持每周星期二安排一名体育老师上一节公开教学课,并开展组内评课及教研活动。
抓好“四操”质量。眼保健操、广播操、韵律操、跑操是学生运动健体的又一重要阵地。为了保证“四操”质量,该校采取了三项举措:一是保证时间。规定“四操”时间必须专时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如遇特殊情况,也必须报经校长室同意。二是比赛推动。每学期定期举行队列队形及广播操、韵律操、冬季阳光跑操比赛,在比赛中提高四操质量。三是强化考评。少先队部加大对“四操”的检查力度,检查结果纳入“五星班级”评比。
组织好周末比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周末比赛,是该校一直坚持的传统。为了保证周末比赛的效果,学校坚持做到“四个有”:一是有时间。规定每个双周星期五的下午大课间及第三、四节课为全校统一的周末比赛时间,这个时间已成为该校学生最盼望的快乐时光。二是有计划。每学期伊始,学校体育组就制订出全学期的周末比赛安排表,对全学期的周末比赛内容进行统一规划,并落实具体负责人。三是有组织。双周五,体育组根据“周末比赛”总表,提前两周公布体育比赛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训练,确保比赛效果。比赛前,体育组提前做好比赛的场地、器材、规则制订、评判等准备工作。比赛中,体育组和学校德育处共同组织,确保每次周末比赛有序成功。此外,该校还有意识地将冬季三项比赛项目渗透到周末比赛中,为每年的区冬季三项比赛储备人才,选好苗子。2017年,该校体育代表队第一次参加淮安区冬季三项比赛,就获得全区一等奖、团体总成绩第三名的好成绩。其中毽子队总成绩第一名,长绳队第三名,短绳队第五名。四是有评比。每次比赛,该校体育组都会根据每个班级的成绩评比出名次,并在下一周的升旗仪式上公布,并将周末比赛成绩作为班级常规管理的评比内容,与学期末的班级评优挂钩。
丰富主色课程,为学校体育工作拓展平台
该校坚持体育工作校本化的工作理念,科学有序地开发并实施好体育校本课程,形成学校体育的主色课程体系。
开展“运动技能进课堂”活动。将学生喜闻乐见的跳绳、踢踺子、呼拉圈、儿童游戏以及各种球类运动带进课堂,让学生掌握常见的的运动技能,学会“玩的技术”,做一个健康快乐的自己。
成立体育运动社团。为了丰富学生的课间体育运动,该校成立了长短绳、踢毽子、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轮滑、陀螺、滚铁环、竹杆舞、跆拳道等多个学生体育运动社团。这些社团紧贴学生的运动兴趣,简单易学。同时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将学校活动场地进行了科学划分,做到定区域、定项目、定人员,每天有序组织活动。
举办体育文化节。根据该校“两年八节,动静搭配”(“八节”即读书节、德育文化节、数学文化节、科技节、英语节、体育文化节、艺术节、品尝节)的节庆文化安排,每两年举办一届校园体育文化节。每届体育节历时一个月,融趣味性与竞技性于一体,学生、家长、老师共参与。体育文化节的开展,极大活跃了学校的体育运动氛围,激发了孩子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热情。
打造亮色课程,为学校体育工作扮靓特色
乒乓球运动是新安小学河西分校的体育亮色课程。2016年,该校建成了占地1800平方米的标准化乒乓球训练馆,并被江苏省体育中心授予“江苏省乒乓球管理中心训练基地”的称号。依托乒乓球馆这一独特的资源,该校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乒乓球运动,强化乒乓球训练,努力把乒乓球运动打造成学校的靓丽名片。学校成立两个学生乒乓球俱乐部,由退役的专业运动员和有乒乓球运动专长的老师担任教练员,利用体育课、大课间、放晚学后、节假日时间进行系统训练。学校还成立多支师生乒乓球训练兴趣组队,使乒乓球运动逐渐成为该校一项群众性运动。乒乓球训练基地建成以来,该校成功承办了淮安市“政协主席杯”乒乓球比赛、淮安区教育系统乒乓球大赛、新安教育集团乒乓球校区对抗赛等一系列乒乓球赛事,扩大了影响力。
三色体育课程的成功构建,使新安小学河西分校的体育工作愈发有声有色,“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在河西分校已从口号变成师生自觉践行的生活方式,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德育靠自治、 智育靠自学、体育靠自强”的教育思想得到真正落实,一群德智双全、身心两健的新时期小好汉正在这里生龙活虎地成长着。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