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淮钢都高度重视企业的环保建设。2008年,公司开始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并于2010年6月获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近年来,随着史上最严《环保法》的颁布实施,对企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环保已成为企业的“生命线”。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淮钢将绿色看成企业新一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加大环保投入 提升装备水平
面对新形势下的环保要求,淮钢在严格执行技改项目“三同时”的同时,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实施高标准提标改造。
2015年,公司投资2000万元对烧结机尾除尘、环境除尘实施改造,将电除尘器改为布袋除尘器,项目投运后每年减排粉尘200多吨;投资1000万元实施无组织粉尘治理,在原料场外侧安装了1000余米长的防风抑尘网;投资3250万元对球团烟气实施了脱硫治理改造;下半年投资2600万元,新建一套废水处理综合利用设施,项目投运后,每年减排COD120多吨,废水处理后循环利用率达到96%以上。
2016年,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继续对原料场的无组织粉尘进行治理,使得防风抑尘网的总长度达2000米;投资1700万元对焦化脱硫设施进行改造,新增一套脱硫系统,项目运行后每年减排二氧化硫18吨以上;投资3000万元对焦化酚氰废水进行技术改造。
2017年,投资940万元建设废水处理综合利用二期工程,项目建成后废水循环率将达到98%以上,基本实现“零排放”;投资8000万元实施焦化煤场技术改造,新建煤炭筒仓,彻底解决焦化料场无组织排放问题,经测算,每年可减少600吨的无组织粉尘排放;投资2500万元对转炉除尘系统实施改造,提高除尘效果;投资3600万元实施了焦化脱硫脱硝改造,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50吨、氮氧化物114吨;投资1.2亿元,实施焦炭干式熄法改造项目。
2018年,公司还将投资近3亿元,在做好环保提标改造的同时,积极推进钢渣处理无组织粉尘治理项目、原料场大棚项目、转炉三次除尘改造项目等。
截至目前,公司共建有环保设施95台(套),其中除尘系统41台(套),脱硫系统4台(套),水处理系统35台(套),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17套,环保设施年运行费用约5.5亿元。环保成本的有效投入,使得经过处理后的废气、废水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严格环保管理 确保达标排放
为确保环保设施的良好运行,淮钢在利用各种会议、各种媒介加大环保宣传,强化员工环保责任意识的同时,还组织全员认真学习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积极邀请环保专家来厂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在强化员工环保意识的同时,提升环保操作技能。此外,公司还多措并举,软硬兼施,强化环保管理,确保达标排放。
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环保管理。为进一步增强员工的环保责任心,2017年公司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不仅新增了《烟气在线监控系统日常维护管理》,还修订完善了《污染物排放考核管理》《突出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与考核》。在确保“有章可循”的前提下,依据不同情况,实施分级考核,轻则罚款,重则降职、撤职,直至解除劳动合同。前所未有的考核力度,让员工绷紧了“环保”这根弦。
细化环保指标,明确环保责任。围绕公司达标排放100%、环保设施运行100%的目标,每年初各分厂一把手都会与公司总经理签订环保责任状,领回自己的环保任务。不管是粉尘,还是烟气;不管是污水,还是噪音,均要达标排放。即便是偶尔的冒烟现象,也绝不允许,也要当作“事故”来对待,必须填写环保事故报告单,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考核责任人。
严格环保检查,杜绝超标排放。为能及时发现异常,公司借助科技手段,加大环保管控力度。一方面,对易发生冒烟现象的主要污染源点安装监控探头,实施24小时全程监控,稍有“风吹草动”,立即采取措施。另一方面,先后安装了17套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装置,对公司废水、废气的主要污染源点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相关数据适时上传公司环保信息平台,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严控污染排放。
“安全是员工的生命线,环保是企业的生命线。在安全环保工作面前,所有工作都得让路。我们不仅要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实施提标改造,更要保证已有环保设施的良好运行,出现问题时,宁可减产、停产,也要确保达标排放。”企业负责人陈少慧在多次会议上再三强调。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