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宝国
中等偏高的身材,声音洪亮,中气十足;戴一副眼镜,目光深邃;从小在洪泽湖边长大的这位南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多年之后,眉宇间透出儒雅精明的同时,又不失洪泽人的豪放。这是曾斌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1月6日,从上海回洪泽参加洪泽两会的曾斌应约接受了笔者的专访。
曾斌,1969年出生于洪泽湖畔的高良涧镇,中共党员,1986年洪泽县中高中毕业后,曾在南京大学商学院深造。原任淮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驻上海办事处主任。2002年,为落实淮安市委市政府有关决议精神,曾斌由淮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外派上海,负责为淮安市当时的大量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寻找就业岗位,拓展劳务输出渠道。曾斌团结扶持培养一大批个体劳务经纪人,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市里下达的劳务输出任务。至2005年底,曾斌和他的同事们累计劳务输出18.8万余人。这期间,行业内盛赞“全国劳务看江苏,江苏劳务学淮安。”曾斌因此获得“江苏省劳务输出先进个人”、“富民兴淮二等功”、张家港十佳青年先锋、张家港优秀新市民等荣誉称号和奖励。回顾这段历程,曾斌感慨不已,他认为最成功的不是输出了多少人,而是以感恩的心,创造了输出模式,即先帮输出人员办理好劳动保障关系,解决好五险一金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然后再输出。有人问,被输出者应感谢输出者,何来输出者感恩之说?曾斌认为那些被输出者曾长期为淮安的发展不辞辛劳,为家乡的发展,为包括他在内的一大批人才的成长付出过汗水,在他们困难时,理应怀着感恩的心去为他们排忧解难。
2006年,随着劳务输出阶段性任务的完成,以及对人生价值新认识的变化,曾斌选择辞去公职,投身市场大潮,先后创办了8家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围绕“一个核心,三大板块”开展经营。一个核心是指洪玺投资,专注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相关品种的交易业务,专业从事国内外证券、期货投资运营和管理,也是公司的资本运作中心平台。三大板块分别为:传统的人力资源项目经营,包括连锁综合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劳务派遣,让人事代理项目外包;其次是现代服务业经营,有公共安全管理外包、集装箱转运外包、港口物流业务外包等;第三是旅游休闲食品开发和营销,主打洪泽湖绿色食品和传统美食的深度系列开发和创新经营。眼下,以洪玺投资公司为核心的各企业经营生机勃发,成为洪泽人在上海经营企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曾斌为什么能不断取得成功?他回答,做事:听天命,尽人事,不懈努力。经营:利吃六分饱,绝不赚取最后一个铜板。做人: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打拼多年,有哪些既可激励自己,又可与家乡人共勉之心得?曾斌答曰:第一,选对方向。成功不会是太困难的事情。确实竭尽全力了,依然没有收获,那应该及时淘汰低效率的项目。第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舍得。相信付出才有回报,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丢掉少劳多得、不劳而获、讨便宜、走捷径的幻想。轻财重才,财聚人散是一切失败的根源。第三,专注、专业到精通。探寻真理真相,掌握从事行业的专业知识,按规律办事。一知半解,很难取得理想的业绩。第四,持之以恒。选对方向后,能坚持不懈地提高服务水平,改善产品性能,始终重视客户最大满意度。第五,保持敏感度。把对市场的脉搏,不断学习,吸纳新思想、新事物,市场从来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有夕阳思想的人。第六,凡事有度,利不可独占,分享共利是持续扩张的基础。曾斌强调,做公司如同做人,要有品位,公司要有文化,洪玺等系列公司文化的核心内涵是诚信、品质、融合。
2015年4月,曾斌在上海策划组织了洪泽县中学近300名1986至1988届的师生聚会,一是为感恩老师,二是通过畅叙师生情获取正能量,拓宽新思路,获得新鼓舞。他说,就企业搞企业不行,一定要吸取企业之外的新空气,否则企业长不大,即使大了但也不会强。
曾斌等一大批新乡贤最可宝贵之处是善于思考,善于继承和借鉴,勇于创新。学习他们秉持科学的理念、踏实耕耘,洪泽的建设和发展就一定会步步登高。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