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济世之舫 誉满杏林

 

  ■申琳琳 张娣娣

  炎炎夏日,市中医院门诊三楼“淮医名医堂”汪再舫主任的诊室里已经坐满等待就诊的病患。

  76岁的汪老精神矍铄,面对病患者,她态度谦和、询问仔细、思维敏捷、广征博引,开了药方后,还要反复叮嘱病人服药注意事项。

  一生辛勤耕耘

  1942年,汪再舫出生在江苏江阴,幼年体弱多病,几近夭折,父母抱着一线希望步行十余里求治中医世家,就诊时已经奄奄一息的她竟然恢复了健康。这使她深深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1963年,她考入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立志救世济民。

  独特的经历,培养了她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的治学精神和立足临床、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此后的50多年的探索,她不断丰富自己,逐步成为心血管病方面的学术带头人,在她的带领下,市中医院心血管科先后成为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和淮安市唯一的江苏省中医药重点学科。汪老在2001年被评为“淮安市劳动模范”,2002年当选“江苏省名中医”,2017年被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成为药界大家

  在50多年的行医路上,汪老淡泊名利,凭着一颗仁爱之心,殚精竭虑,不断钻研,迎难而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诊疗之路,经她手治愈的疑难杂症不胜枚举,病人们亲切地称她为“济世之舫”。

  78岁赵奶奶由于“舒张性心力衰竭”,每行走10至20米就感到胸闷气短,必须停止活动,生活极为不便。在外院应用曲美他嗪及利尿剂,每天还要吸氧12小时以上。无法接受长期吸氧的赵奶奶找到了汪老。汪老依病情使用了益气升陷法,只用了7剂中药,赵奶奶的症状就有了明显改善,再服药半月,症状完全消失,赵奶奶也恢复了期盼已久的人身“自由”。

  积极培养传人

  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汪老指导着医院的好几个博士、硕士研究生弟子。虽已过古稀之年,却仍然医心不辍,坐诊、查房、带学生、做科研……她仍然在中医这块天地里潜心耕耘着。

  老师的言传身教,学生们看在眼里,学在心里。汪老的学生、心血管科博士李鹤说:“老师虽然每天只坐半天的门诊,要接待20多名患者,有时会忙到中午12点才能回家。而下午,老师会组织我们收集材料、总结经验、整理论文。她要将自己50多年的行医经验记载下来,给我们以及更多的中医人参考、借鉴。”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