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叶列
在盱眙,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一棒接着一棒,埋头实验室破解“凹土密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矢志早日实现盱眙县域经济发展的百亿级凹土“产业梦”。他们,是盱眙科技镇长团团员。
凹凸棒石纳米化
2012年8月,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副研究员王文波到盱眙县挂职科技镇长团团员,任职原古桑乡党委副书记。凹土科技园坐落在古桑乡境内,当时,科技园内有企业20多家,主要产品同质化且附加值低。
王文波从事的专业是材料学,来到盱眙“结识”了凹土之后,找到用武之地。挂职期间,王文波开展棕榈油脱色实验工作。在凹土研究上,他承担了凹土高值化利用技术项目这一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王文波突破了凹凸棒石纳米化技术这一世界性难题,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凹土产业产值从4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0亿元,这一成果荣获了2015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作为凹土之都,盱眙必须在凹土相关产品标准的制订上取得主动权。王文波积极参与和推动了相关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先后参与编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凹凸棒粘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凹凸棒石粘土制品》的制定,对保证产品质量和推动凹土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挂职结束后,王文波继续留在中科院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工作,同事称赞他“以盱眙为家、以凹土为业”,他获批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实验室成果产业化
2015年8月,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副研究员康玉茹加入第八批科技镇长团,在王文波突破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车间。
江苏神力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开采、深加工和研发于一体的高科技凹凸棒石企业。康玉茹结识了公司负责人,双方合作研发凹凸棒石霉菌毒素吸附剂,解决我国养殖业中饲料霉变问题。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要经历种种困难,比在实验室中的研发更加艰难。为熟悉每个生产环节,从生产线调试开始,她一直和工人一起守在生产线上,直至产品生产线正式定型。2016年,“凹凸棒石霉菌毒素吸附剂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800万元扶持。今年6月,凹凸棒石饲料用抗菌剂研发成功。
在各位团员的大力推动下,凹土应用领域不断在拓展——高分子阻燃材料、净水、新闻纸、3D打印等等。在第九批科技镇长团团员、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副研究员刘丰华的牵线下,江苏都梁凹土产业控股集团与该所许高杰研究员团队就烟草专用凹土过滤吸附材料开发达成产学研合作,合同金额280万元。
凹土资源利用精细化
今年7月9日,一场特殊的论证会在盱眙召开。评审专家是全国机械、机电及自动化领域的知名专家,他们对凹土原矿破碎及风干专用设备进行专题论证,对专用设备的可行性、经济性给予高度肯定。
论证会缘起盱眙县整合资源、集约发展凹土产业的决心。近日,盱眙县专门成立了江苏凹土资源交易中心,计划采取先集中、再加工、后销售的原则,通过将开采出来的原矿,按照不同品质先集中收购,再初加工,然后统一分配销售。因此,首当其冲需要解决凹土破碎工艺及设备问题。
邓星桥于2014年8月到盱眙挂职科技镇长团成员。挂职期间,他敏锐地发现,凹土破碎设备存在市场空白。原来,在凹土提炼过程中,如何将凹土破碎成工艺所需大小的颗粒是整个工艺的关键。目前,传统破碎工艺的前提是必须将凹土晾晒或烘干,生产成本不但较高而且不环保。因此,研制一种能直接将凹土潮矿进行破碎的装备对于提高凹土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以及在节能环保方面尤为重要。邓星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投入30余万元生产了第一代破碎机样机。多次试验后又不断完善,采用仿生技术破碎,先后完成纯硬件投资53余万元,样机完成57次试验,获得可靠性实验数据等,获得发明专利2项。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