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在减压中“增压”

 

  ■记  者 薛  涛 张  祥 周洋

  通讯员 桑绍淮 曹晓香 祁正

  

  

  近期,淮阴区重大项目建设喜事连连:6月16日,江苏时代全芯存储科技有限公司(AMT)/IBM相变存储知识产权移转落户淮安签约,相变存储技术大容量产品研发同时启动;20日,淮安德科玛半导体项目主厂房封顶,设计研发中心揭牌,以该项目为龙头的CIS全产业链产业园区打造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数据显示,今年1-5月,淮阴区共申报新开工项目2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3000万元以上农业加工项目8个,居全市第一。5月24日,市委书记姚晓东率队赴淮阴区督查推进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肯定淮阴区项目“量多个大”,推进“劲足招实”。

  新常态下,淮阴重大项目建设为何频频突破、步步领先?“在减压中‘增压’,在创新中突破。”淮阴区委书记刘泽宇的回答言简意赅,却又意味深长。

  谋长远:搬掉“大山”探新路

  5月2日,淮阴区召开大会,对招商引资任务一下三年进行总结,并下达2017-2019新三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会上,招商成果展示片历数2014年以来淮阴区项目建设成果:新开工项目20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7个(含10亿元以上项目9个);新竣工项目18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1个(含10亿元以上项目2个);通过市竣工验收重点项目10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2个;3000万元以上农业加工项目40个。

  展示片历数成就,引起震撼。“如果按照老路子走,很难想象能招来这么多项目”“三年回头看,上的项目还真不少”“还是新办法管用”……与会者不禁感慨万分。

  所谓“老路子”,是指各乡镇、各部门扛着压在头上的项目建设“大山”,负重前行。2014年前,和全国许多县区一样,淮阴区每个乡镇每年都有项目招引、外资到账、标准厂房建设任务,压得乡镇、部门疲于应付,喘不过气。此外,乡镇年度考核前后三名基本都是“老几家”,处于中间的乡镇压力不大,干事动力不足,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2014年,在充分调研后,淮阴区“招商新政”出台:内资招商任务一下三年,定期督查;外资责任由区主要领导担纲,任务下到五大平台,激励面向全区上下;对乡镇实施差别化考核,21个乡镇和高新区、农科园按照发展条件、所处阶段和特色优势,科学分成4组,同组竞争,组内、组间科学“升降”,有比较、有借鉴,轻装上阵,快上新路。

  “招商新政”之下,各乡镇、各部门有了充足的时间来主攻大项目;解除外资“紧箍咒”,又为书记镇长们招引内资项目腾出了精力,确逢外资项目,区主要领导马上跟进。古寨乡引进的总投资12.5亿元的淮江科技项目就是“招商新政”下的首批成果。“以前一年一考,只好盯着难度较低的小项目,后来任务一下三年,就有充分时间好好‘琢磨’大项目了。”淮阴区经信委主任罗来成当时任古寨乡党委书记,谈起淮江科技项目落户时深有感触地说。

  在减压的同时“增压”,才是淮阴区的制胜法宝。刘泽宇告诉记者,不仅差别化考核让同组竞争更加激烈,给乡镇部门带来了压力,即使排名靠前的“老几家”也要铆足劲向前冲了。搬掉“大山”探索新路,淮阴“减压—增压”的辩证清晰地呈现出更加科学、更加务实的新特点,这些特点在后来的招商一揽子成果中得到充分印证。

  出实招:创新引得“大个”来

  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复,淮安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淮安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又添一国字号平台。据介绍,淮安高新区“以建促创、先建后创”,意味着从踏上创建之路开始,就必须调高标杆,聚力科技创新,聚焦绿色发展,推动高新区高层次、高水平发展,在追求高水准上,出实招,出新招,(下转A2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