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航
家门口有一家早点铺。平常上学可能迟到时,我就会买点东西在路上吃。准确说,早点铺是辆小推车,被炉火和混杂的香气深深填满,在此可以买到杂粮饼、包子和豆浆等。
老板是一对夫妻,五十多岁,笑嘻嘻的,话不多,配合得很默契,这个在摊饼,那个就在灌豆浆、收钱。我从小学就在这里买早餐,不论日常上学还是补习,最常买的是又香又脆的杂粮饼。初中后,大多是放学时妈妈带我来买饼。
说是早点铺,其实晚上也出来,晚上来的人甚至比早上多,多的时候人潮竟把这一侧的路面截断,就算汽车在后面按喇叭很多人似乎仍无动于衷。炉子旁有两个桶,分别盛着粗面与细面,人们可以根据喜好选择。只见老板娘娴熟地将面糊缓缓摊在铁皮上,用竹板均匀摊开,再打上鸡蛋,稍等,放上火腿和脆饼,撒一撮香菜,最后刷点酱料,一块杂粮饼就大功告成了。这一连串的动作在两三分钟内就可全部完成,等待的人焦急的心似乎也慢慢跟着沉静下来。
这对夫妻通常是两人一起来,偶尔有人生了病,他们的儿子会来帮忙。那个清瘦的男孩大概正在读高中,戴一幅近视眼镜,习惯低头,与人说话常常脸红。那晚放学要去补习,我急匆匆赶过来买杂粮饼,那天正好是他家儿子来帮忙,当时,他正在装豆浆,旁边站着一位家长。“多放点糖啊!”“好的。”没过多久,家长再次强调:“多放点糖,多放点!”不知怎的,男孩被惹怒了,“放了,放那么多,还放!”“你朝我喊什么喊啊!”那位家长仿佛受到了冒犯。男孩涨红了脸,随手把豆浆往地上一撒,之后他拨开人群默默离开了……
那次以后,我再也没见过他。
不久前,有天放学迟,肚子很饿,不远处,眼见他们就要收摊了,幸亏妈妈快步冲过去。很奇怪,今天他们的儿子也来了,等待杂粮饼的间隙,我妈妈与这对夫妻闲聊。“这是你们家儿子啊,这么大了!平常都没看见过他。”“是啊,今天是来搬东西的,快五一了,准备出去玩!”“去北京旅游!”那挺拔的男孩高声补充道。我吃惊地看他一眼,他随即笑嘻嘻地低下了头。我看见,这对夫妻苍老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多年来,我竟一点也没仔细关注过他们——手指粗糙,指关节粗大,老茧很厚,抬头会有明显的皱纹,头发白了一大半……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们一家三口这么快乐。想想,一年中他们大概每天都风雨无阻地出来摆摊,就算过节也不例外,只有过年才休息十天半个月。
“再见!”我接过饼,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玩得开心!”我母亲微笑着回答。回去的路上,我吃着饼,有一点点说不出的感动。
(作者系淮安市启明外国语学校初二年级学生)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