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上接C1版)

 

  (上接C1版)

  推进一体化。建立“区域供水工作微信群”,邀请区领导和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领导、水利站长及监理等人员加入群组,将各地好的做法上传,供大家分享。同时要求各乡镇及时上传管材接收、管道开挖、焊接、试压等资料图片,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督查联合化。从区纪委、检察院、公安分局、督查办、软建办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区域供水工作专项督查组,每周“一督一报”,每月坚持召开一次月度过堂会,汇报交流,强势推进。

  除此之外,淮安区还着力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千方百计解决资金难题。在财政保障和农民自筹的基础上,抓住省委省政府区域供水奖补政策向苏北地区倾斜的政策机遇,争取省市住建、水利等部门项目资金2.5亿元。利用国家发改委、农业开发银行政策性支持的难得机遇,争取贴息贷款2.148亿元。依托水利融资平台,以水利工程项目向银行争取融资2.37亿元,有力保障了工程顺利推进。 

  打赢攻坚战

  为的是高质量

  质量是工程的关键。淮安区响亮地提出,“严把质量关,将区域供水工程打造成凝聚民心的实事工程、样板工程”。

  为此,按照规划设计一流、施工队伍一流、工程监理一流、供水水质一流的标准,淮安区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为强化工程管理,区里专门聘请了监理公司,对关键环节和重点工序进行监理。各乡镇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施工,管材规格、长度、走向、覆土深度等,任何一项设计变更必须由设计院与监理共同签字确认,计量须由现场监理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水利站人员等共同签字。此外还建立起群众、“五老帮办服务组”、村居、水利站、乡镇“五位一体”的工程质量社会监管体系,真正为老百姓把好生命之源第一关。

  工程质量有“保险”,水质更要“上保险”。在抢进度的同时,水厂建设、水源地环境保护整治,也在同步推进。淮安区投入近2亿元建设的白马湖水厂,日供水能力可达10万吨,加上开发区徐杨水厂,在343座地下水井全部封存后,足够满足全区百万人民的用水需求。同时,进一步加强水源地管理,在取水口建设在线监测系统;加强水质检测,对供水中的取水、制水到输水的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确保城乡“同质水”成为“高质水”。

  淮安区区域供水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形成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才能是完整意义上农村饮水安全的实现。为此,淮安区委区政府未雨绸缪,积极探索符合区情的建后运行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优质化服务的运行管理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建设智慧水务,走“以水养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切实保障群众长期受益。

  随着穿越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干管的建设,运西片、渠南片与渠北片供水实现联网,白马湖水厂将源源不断的清流输送至淮安区城乡大地,淮安区城乡供水一体化正在从蓝图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