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过年三记 □ 赵长顺

年饱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孩子最盼过年了,因为过年可以肆无忌惮地吃喝,可是人就是怪,当可以大吃大喝的时候,却没有了胃口,甚至吃了不服。大人说,这就是年饱。

年饱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的,二十四是送灶日,所谓送灶就是送灶老爷上天,灶老爷是主管人间烟火的神仙,自腊月二十四起,就上天“汇报”人间一年来的工作了,直到正月初五接财神后,才又回到人间。所以不少人家在灶台上总贴一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而腊月二十四后,则是农村灶台一年四季最忙碌的时候,蒸点心、炸肉圆、煨猪头……

这时的孩子更是围着灶台转,而小孩子总是口无遮拦,什么话都能讲,大人生怕孩子说出什么不吉利的话,一方面在灶台上贴上“童言无忌”四个大字,另一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什么好吃的出锅了,先让孩子尝个鲜,好打发他们离开。而孩子们越是有好吃的,越是留恋这灶台,不知不觉就会吃多。记得有一年,母亲在灶台炸肉丸,我一口气吃了十多个,吃过了就跑到村口去看戏,晚上回家后,又吐又泻,那年过年几乎什么都不吃,总算尝到饱的滋味。

年画

母亲扫尘时就将家中发黄、破旧的年画全部撕下了,再没钱过年,在堂屋新添几幅年画也是必须。我上初中后,买年画的美差就落在我的头上。放了寒假,我们一群孩子就经常到镇上供销社的新华书店转悠。

过年时候供销社的新华书店可以说是年画的海洋。从新华书店的门口到店内的柜台上,从货架上到屋梁上,到处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年画,这些样画上编了号,看中了哪一张直接报出编号。印象中的年画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也有胖小子抱红鲤鱼、胖丫头抱红公鸡的,或者是胖小子和胖丫头合抱金元宝、聚宝盆的,周围配有莲花、牡丹。也有福、禄、寿三星周围配有松鹤、梅花鹿图案的,总之寓意都是喜庆、吉祥、富贵、健康。也有《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样板戏和一些电影的剧照,还有《赤脚医生》《山村女教师》等宣传画。在这些类别里,又分为单张画和连环画,连环画一般为四张,画作的情节上下连贯,看起来趣味十足。

我选年画并不是单纯从个人喜好出发,还要考虑到父母喜欢不喜欢。父亲是生产队长,他总是盼望风调雨顺,来年五谷丰登,所以我一定会选一两幅大丰收景象的年画。母亲爱好看戏,我也会买一两张《西厢记》《杨门女将》之类的。当然,也少不了我自己喜欢的,比如《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剧照。有时也会左挑右选,挑花了眼,将不太满意的买回家,不管喜欢还是不太喜欢,当把买回家的年画贴到堂屋的墙上,屋子里顿时显得亮堂堂的,我们的心里也是喜洋洋的。

大年初一全村人相互拜年,也是相互欣赏年画的时候。当有人评价我们家的年画好看时,我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那毕竟是我亲手筛选出来的。我们村里只有我姨哥家的年画特别,我们都喜欢到他家拜年、看年画,因为姨哥是镇电影队的放映员,他家全是电影海报,有我们看过的电影,也有没看过的,我们经常会在他家驻足很久,姨哥有时也会偷偷地给我一两张像《大众电影》杂志那么大的电影画报,我如获至宝,回家便会贴在我的床头。

年戏

过年总离不开戏,儿时过年看的最多的戏要数玩花船了,后来才知道这种表演也叫划旱船。

花船是用细竹子扎的骨架,有桅杆、船沿,外面用彩色金银纸糊成船的形状,桅杆上扎满数种颜色的纸花朵,顶上扎一个能迎风旋转的模型灯,船体罩湖蓝色或白色布面。花船分单舱和双舱两种,单舱里容一个船娘,双舱则容两个船娘。花船是集说唱、舞蹈、音乐于一身的民间表演,戏的内容大多是艄公即兴编演。

玩花船戏班子一般由四至六人组成,一名艄公、二名船娘,一名拉二胡的、一名打锣和一名击鼓的,上点规模的还有一两名帮唱的。“花船心”的船娘上身着大红棉袄,下身着绿裤,脚穿红绒布鞋,梳一条长辫子,帮唱和伴舞的姑娘多为一身粉红色汉服黑布平绒布鞋,也梳有一根长辫子,或梳两根短小辫子,手拿红色绸带,随船舞动。

单舱船由一名船娘两手拎着船沿走动,双舱船则是由两名船娘抬着船走动。船头有位艄公拿着根细竹杆“导航”,引着花船沿场地四周跑动。艄公是一名小丑角色,带着假长胡须,头戴一顶破帽子,手里拿着竹篙,后面的渔婆子手持芭蕉扇。他们边走边唱,引船跑来跑去,偶尔艄公还会翻跟头逗人。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