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让文化“触手可及” 我市打造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淮安模式”

■融媒体记者 杨丹丹

通 讯 员 吴 玮

本报讯 打开“文化淮安”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清新脱俗的页面映入眼帘,文化菜单、场馆预订、文化视窗、我要参与、文化地图等栏目琳琅满目。通过平台,可以了解演出、讲座、展览、电影、培训等文化动态,点单式获取文化服务;可以对闲置公共文化场馆进行预订;可以对戏曲、讲座及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等进行在线欣赏;可以报名参加全市各地举办的文化活动,提高获得感……“一站式”的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让文化变得“触手可及”。近日,该平台成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近年来,我市立足解决自身公共文化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公共文化供需关系不对等等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着力打造群众喜爱、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综合服务平台,形成“资源数字化、运行社会化、供给精准化、服务均等化”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淮安模式”。

一个云数据平台,实现互联互通的大数据整合。建立“一站式”综合信息获取平台,建成淮安文艺人才、志愿者、文艺团体等数据库,搭建用户评价、反馈平台,采集并分析研究淮安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建立规范的数据接口文档,作为地方数据枢纽可实现基层与国家、省信息资源及服务的互联互通。建立淮安非遗、运河文化、淮扬美食等专题,寻找淮安自己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个性,成为淮安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的一大鲜明特色。

二元运维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化运营。设立由政府文化部门组成的项目管理小组,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社会化运营。通过商业冠名、线上线下活动开展、资源互换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以最少的财政投入提升平台的影响力,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三网传播推广,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基于淮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有效技术支撑,以淮安成熟的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为基础,利用智能手机、计算机、电视等为传播载体,对项目进行广泛传播利用。目前,已与淮安广播电视实现资源共享,在云平台可看到淮安地方电视信号。开通APP、微信、短信提醒等访问功能,开展精准化信息推送。

四级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全域覆盖。建成淮安市、县、乡、村四级数字化服务网络,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窗口、群众身边的文化阵地。将文化活动、闲置场地、硬件文化设备等进行数字化融合,群众可以自由选择利用。打造4家乡镇街道星级服务试点,组建600多人的基层信息员队伍,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供给及人才培养,以点带面推动了淮安区域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