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双
本报讯 不久前,中国银行淮安分行慰问团带着全行700多名员工的深情厚谊,赴该行结对帮扶村——苏嘴镇沙吉村慰问。
在刚刚新搬入的村部,大家一同参观了党建文化墙、农机合作社、仓储烘干机房以及该行帮扶的相关产业项目。村党总支书记于洪军向副行长费培利赠送了锦旗,表达了对该行3年来帮扶该村的浓浓谢意。
会议室外照片框里记录的,是一望无际的禾苗、是堆积如山的西瓜、是整齐排放的稻米。崭新的展示窗、整齐的活动室、规模化的厂房、洋溢着欢笑的工作人员,无一不在诉说着沙吉村3年来发生的变化。
回首2016年2月,该村面临的实际情况却是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信访压力巨大、拖欠外债等诸多不利因素。其时,刚到任的于洪军肩负的是带领全村3800多人脱贫致富的重任,作为帮扶单位的中国银行淮安分行,面临的则是在两年内完成该村实现年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6000元的脱贫红线任务。
结对伊始,该行就将扶贫攻坚列入全行“十大工程”名录。在市扶贫办、帮扶工作队的指导帮助下,该行领导班子与镇村负责人就拓宽发展思路、改善村容村貌、强化党建共建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探讨,摸清了家底,理顺了思路,总结了方法。
“人心齐,泰山移”。良好的工作环境与群众基础是扶贫工作开展的前提。面对之前该村信访突出、矛盾纠纷较多的情况,分管行长、帮扶队员与村委会负责人一起,主动到部分贫困户、上访户家中进行走访,摸清产生抵触思想的原因,帮助村委会做通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经过长时间的接触,村民对新任村委会干部和走访人员的态度,从抗拒到接纳、到当作知心朋友相处,心灵的闸门一旦打开,各项工作的后续开展就得到了保证。
合理利用资金,实现扶贫资金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3年来,该行紧扣沙吉村实际,找准项目精准定位,向沙吉村投入了近50万元的自有帮扶资金,并协调资金40余万元,先后牵头实施了路灯亮化、惠民水泥路建设、农用机械购置、农田旱改水、配合合作社销售农副产品等项目,帮助该村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难、断头路、土壤质量差产量低的实际困难,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赢得了村民的肯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017年初,该行又向苏嘴镇农业产业园项目投入1.45亿元5年期项目贷款,先后帮助解决了近百名贫困农户的就业问题。
辛勤的工作收获了累累硕果。3年来,该村抓住政策机遇,先后上马了仓储烘干、农机合作社、瓜稻轮作农业产业园、鸽舍及厂房租赁等一批新项目,带动村产业结构良性调整,农民收入节节攀升。2017年末,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人均年收入分别达到18万元、6000元的脱贫目标,提前完成了脱贫任务。该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三年三大步,成为全市脱贫攻坚标杆村。目前,该村已从2016年初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变为“全区村居先进标杆”“党组织建设先进示范村”。3年来,沙吉村所展示的奋发有为、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与中国银行淮安分行倡导的“砥砺奋进、行稳致远”工作目标实现了高度融合。
在帮扶该村的3年时间里,中国银行淮安分行被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表彰为全市“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先进集体”,是全市国有商业银行中唯一连续3年获淮安市扶贫领域最高殊荣的金融机构。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