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采用“中医疗法”治理“中梗阻”

□ 王 磊

近期,市政府部署开展了“中梗阻”专项治理行动,铁腕治理3方面18类“中梗阻”问题,力求通过在全市政府系统内全面排查、系统整治,达到提升行政效能,改善营商环境的预期目标。在“中梗阻”治理工作中,不妨采用些“中医疗法”。

中医上常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18类突出的“中梗阻”问题如同一个人肌体里经络、关节中的一个个堵点,造成了经络不通,血流不畅、关节僵硬,形成了人体内的一个个痛点。“中梗阻”问题看似堵在点上,但影响的是政府整个肌体的健康,会造成政府惠民利企政策执行不力,企业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不好,贻误的是地方发展良机,损伤的是地方营商环境,放任其发展则遗患无穷,必须要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

治理“中梗阻”,需要找出“病因”。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最常用的诊断疾病方法,要辨明疾在腠理、在肌肤还是在肠胃,方可开方抓药、治疗顽疾。发现“中梗阻”问题,是解决“中梗阻”问题的首要和前提。随着作风建设的强力推进,显性的、一眼就能甄别的“中梗阻”问题越来越少,更多的“中梗阻”问题具有了隐蔽性和欺骗性,看似执行上级政策不走样,实则是犯了教条主义、机械主义错误,看似态度和善、笑脸相迎,实则是在推诿扯皮“打太极”,等等。在寻找“中梗阻”病因时,需要政府、企业、群众多一些“火眼金睛”,善于去伪存真,让各类“中梗阻”问题无处藏身。

治理“中梗阻”,需要祛除“病灶”。《皇帝内经》有句名言:“治病必求于本”。中医疗法可分为食、针、砭、药等治疗方法,通过祛风驱寒、通络经脉、舒筋活血和调理脏腑等手段,以求药到而病除之目的。治理“中梗阻”问题,亦当“追本溯源”找准病根,明其所源,治其所由,直指问题病灶。猛药方可去沉疴。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查处一起严惩一起,让“中梗阻”制造者付出高昂的代价,让其明白制造“中梗阻”付出的个人代价会更大,以达到治病救人、以儆效尤的目的。

治理“中梗阻”,需要守护“未病”。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注重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既要防止旧病复发,也要预防新病染身,方可保持肌体的持久健康。“中梗阻”问题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反复性,要跳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的怪圈,就需要结合专项治理成果,深入剖析问题成因,填补漏洞,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规定,持续规范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履职行为,形成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大数据运用,让权在用、云在看,形成技术上的威慑。要加大公开透明力度,让公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吸引更多企业和群众参与防范“中梗阻”,形成最广泛的监督问效群众基础。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