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小转身, 大抉择

□ 韦巍

二十五载青葱时光,走过许多路,或对或错,但未曾后悔走上公益之路。

做公益,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另类的选择,年轻人做公益更不易被社会主流接受,总被认为是没有前途的“权宜之计”。事实真的是这样么?我看未必。“做公益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他人,更在于完善自己。”我们公益人在很多场合都听说过这句话,但当他从马云口中说出时更显得振聋发聩,“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从阿里巴巴退休后,毅然投身公益,掌舵三家基金会,为祖国内外的公益事业贡献力量,让人感佩。我选择公益的原因很简单:它使我变成更好的人,让我做想做的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我的孩提时代,家境还算殷实,后来父亲因病致贫,原本的小康之家顿时负债累累,我在很小的时候就体会到这种跌落深谷的滋味。之后的求学路上受到过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他们总是在危难之际伸出援手帮助这个脆弱的家庭度过难关,现在想来,公益的种子在那时就已经在我心里种下。

高考冲刺之际,班主任为我争取了一笔学校的资助,领取时我的心情异常复杂,一方面是因为家庭真的很需要这笔钱,另一方面是班主任已给了我很多特殊照顾。班主任看出了我的纠结,说了一句至今仍影响我的话——韦巍,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坦然接受就好,以后有能力了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就是最好的报答。那时,公益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步入大学,因为家境特殊受到了一份社会助学金的四年资助,毕业后机缘巧合之下,我来到设立这份助学金的教育公益基金会工作至今,一直在为那些从农村地区考上大学的孩子做些事情,很开心也很满足。

我常思考什么时候才算具备能力、准备充分,万事俱备尚且欠缺东风,这个世界没有100%准备好的时候,如果不想行动,任何小细节都可以阻碍你前行的步伐。当下,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太多,要做到爱人如己太难。对我来说,温饱得足、亲人无忧就是准备好了,于是我背上背包踏上了公益之路。

在工作三年的关键节点,我又做出一个选择——辞去工作,加入“美丽中国”(Teach For China,中国知名长期支教项目),前往农村进行为期两年的支教。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工作三年之后选择去支教。从感性角度来说,我的心中一直有个小小的“支教梦”,我很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看看,用自己的热情和知识为中国的教育不均衡现状贡献绵薄之力;回归理性,我认为,工作三年是一个门槛,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激情和雄心逐渐衰减是不争的事实,要么选择安逸稳定下去,要么选择给自己一个机会去看看更大的世界。辞职报告中的一段话正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拥抱未知对我有致命的诱惑,由奢入俭也是我很愿意尝试的选择。尽管收入不足现在的一半,但我很开心自己做出这样的决定。”

支教之路注定不是坦途。两年的时光会提升教学技能、磨炼意志,也将失去在繁华都市的经历和体验。支教不是游玩,需要制定更完备的学习计划、锻炼更强健的体魄、提升自己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等,当这些都思考清楚之后,我仿佛看见两年后闪闪发光的自己,那情景很让人期待。

在这个高效而现实的社会,更需要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情怀。祝福自己和共同走上支教道路的小伙伴在不久的将来长成参天大树,拥有伟岸身躯的同时找到足下的土地,并为之坚守。

(韦巍,淮安市清江浦区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2016年于淮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后进入教育公益行业工作三年,目前已加入“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成为2019-2021届准项目老师,将前往中国农村支教两年。一直用行动追寻真我,回馈社会,“育人、遇自己”。)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