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不畏面子“亮家底” 对症下药“脱帽子”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讯员 杨焕新

“我们要的不是面子,而是真正的亮家底,找出薄弱环节,才能对症下药,快速脱掉‘薄弱村’的帽子。”金湖县戴楼街道衡阳村党总支书记陈志斌介绍,两年前,该村被确定为县级经济薄弱村,如今,经过撸起袖子加油干,已经脱掉贫困村的帽子,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1800元。

兴产业农村才有出路

“要发展就要兴产业。”陈志斌认为,虽然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大部分农民还没有“洗脚上岸”,靠着几亩农田为生。农民要打破“一稻一麦”的种植模式,这才是农村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此,他经常组织带领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学习,让他们解放思想,从传统种植模式中走出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他利用衡阳村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行“虾稻套种”模式,将土地流转给大户种植。去年发展龙虾、水稻套种面积1000亩,每亩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今年还将发展800亩,不仅解决了部分农民“种田难”的困扰,还带动50多人跟大户学习技术等。

好生态推动宜居工程

衡阳村北有淮河入江水道,东有横贯戴楼南北的丰收河,水资源丰富,环境十分优美,境内还有白鹭保护区。

陈志斌自上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一直利用这样的环境优势打造康居工程,让农民住进小区、住上楼房,大力推进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工作,鼓励农民到小区建房,鼓励农民自愿搬迁,把市、县出台的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惠民政策落实到群众的搬迁工作中。去年,该村就有40多户农户自愿申请搬迁,衡阳农民居住小区入住农户已达150多户,污水处理、文化广场、农民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该村还出台村庄环境管护长效机制,保持每个村庄环境干净、整洁。

精准扶贫加快小康步伐

记者了解到,衡阳村有66户低收入户家庭、143人的年收入还没有达到脱贫要求。陈志斌制定脱贫攻坚方案,村两委成员全部挂钩贫困户,对有劳动能力可以外出的的介绍到街道集中区企业上班或到村蔬菜产业园就业;对不能外出的低收入户家庭采取小型项目帮扶,安排他们参与村庄环境长效管护、道路、河道管护工作,或者在家里参与畜禽养殖、果树种植等小型项目。

衡阳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小村,有衡阳古镇遗址,衡阳村的“打硪号子”还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志斌为此专门打造文艺宣传队,每年利用春节、国庆等节假日在村里、镇里巡回演出。去年,衡阳村有多户家庭被戴楼街道表彰为“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现在的衡阳村,文明新风带来一片和谐。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