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静宇 高文动
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十九大报告强调,持续深化纪律作风建设,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员干部都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有关作风建设的要求,坚持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驰而不息改作风正作风。
发扬“钉钉子”精神,贴着群众改作风。尘土天天会有,时时打扫才能保持干净。改作风也是如此,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做到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风接着一风刹,功在平时,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要融入工作,钉牢钉实,不搞“两张皮”,不搞“一阵风”。改进作风要眼往下看,既要常抓不懈,更要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接地气、蓄底气、聚人气,始终做到求真务实。要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所提的意见,要抓紧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落实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要向群众公布,整改的内容、过程、效果要请群众监督、评判,不能以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约束作风行为,让好的作风得到弘扬,不良作风受到遏制,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长效化。
突出“准狠韧”重点,找准穴位除“四风”。人民群众感受党员干部的作风,往往是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来评价的。找你办事情,不是看你的职务来的,而是因为你负责这项工作。如果端架子、甩脸子,甚至让群众碰钉子,不仅影响党的形象,也会对改进作风产生负面影响。当前,针对群众最反感的“四风”问题,如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扶贫领域、“三农”领域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老大难”问题,各级党员干部都要做到对症下药,立行立改。要按照“准狠韧”要求,下猛药、出重拳,一项一项整治,一个一个攻坚。改作风人人有责,每名党员干部都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党员干部的言行是个风向标,对整个班子成员的影响非常大。因此,要坚持“严”字当头,“实”字为要,真正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把“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贯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用良好的作风取信于民。
抓住“深和细”关键,善作善成正作风。作风建设须从细节着手,一寸不让,以点带面,环环紧扣,动真碰硬,严细深实,以铁的纪律保证作风建设。要运用诫勉谈话、函询、民主生活会等手段,从一包烟、一顿饭、一趟车、一次考勤、一次“走读”等细节抓起,当好“啄木鸟”,不放过“小节”,只要与作风建设有关联的,小节再细也不放过,及时处理,把“虫子”啄出来;要盯住“破纪”之初,突出关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做到一发现问题就立即“拉警报”,一碰纪律红线就马上“踩刹车”。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督促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把作风建设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中,放进心里,把深化作风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管好班子、带好队伍,自觉做作风建设的表率。各级党员干部都要做到心中有党“讲政治”,心中有责“敢担当”,心中有戒“正作风”,让优良的作风成为全体党员干部的习惯和风气。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