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大湖卫士

■融媒体记者 杜勇清

通 讯 员 杨晶晶 潘雨辰

自1987年成为马浪岗海事所的一名海事员,孙成斌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在这个孤岛上度过了32个年头。32年间,他累计参与船民遇险营救超过200次,抢救的遇险船只近两万艘,救起的遇险船民有五六万人。他也因此被评选为“江苏好人”“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淮安市道德模范”,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入选第三批“江苏省岗位学雷锋标兵”,获得“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而孙成斌家庭,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文明家庭”。

马浪岗四面环水,是洪泽湖南线航道上的交通咽喉。孙成斌的工作包括气象服务、船舶登记、船民签证、航道保畅及船民遇险营救。“有一年秋季的一天,我拿着望远镜朝蒋坝方向瞭望,发现几公里外的19号浮标不对劲。”察觉到情况异常,孙成斌迅速驾驶救生船直奔19号浮标。“到跟前一看,浮标上面趴着人,一个七十多岁,一个三十来岁,手里还抱着几个月大的娃,冻得发抖。”人救上来了,是祖孙三代。因为这次救援,洪泽区地方海事局给孙成斌记了二等功。

“在洪泽湖,老孙就是‘活地图’。”马浪岗海事所第三任所长张建这样评价孙成斌。采访中,他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2011年的一次救援行动。那年4月,一艘淮阴籍货船打来求救电话,“只报告了大概方位,没来得及细说,电话就断了。回拨,关机;再回拨,还是关机。”孙成斌判断,“船很可能已经沉了。”

“快,救人。”孙成斌边喊边冲了出去。可茫茫大湖,到哪里去救?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搜寻,连个漂浮物都没找到。无奈之下,出事船民的家属决定放弃搜救。“下风口没找到,咱往上风口去!”孙成斌语气坚决。这片水域,孙成斌再熟悉不过了,周桥、转马滩……各个浅滩险窝在他的脑海里挨个闪过。根据船民家人叙说的航行线路、开船时间、载货重量,孙成斌判断着搜寻方向,向可能出事的水域搜寻。又过去了两个多小时,在距离上风口——金宝航线19号标不远的一处浅滩,孙成斌发现水面漂浮着一只拖把,随后终于发现了沉船。此时,船主陆军、潘芳艳夫妇正用双臂紧紧护住两岁的孩子,蜷缩在船篷顶上。一家三口,最终全部获救。

洪泽湖是悬湖,突发性风暴频发,为担负起为过往船舶保驾护航的重任,孙成斌视风雨声为命令,时刻为抢救湖区遇险船民准备着。2014年5月11日,孙成斌眼见天色变暗,立即组织海巡艇下湖巡航,不久风雨齐来,湖面瞬时风力达9级,浪高三米多,就在这样自己生命都遭受严重威胁的时刻,孙成斌等一批海事人没有退缩,从早晨6时到中午11时,共成功救助11艘单船和1个船队共32名船员。2015年5月10日上午,洪泽湖突起8级偏北大风,湖区45艘船舶遇险。接到搜救中心指令后,孙成斌与同伴连续奋战7个多小时,忍饥挨饿,成功救起了117名遇险船员。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