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出真招 见实效

 

  ■记  者 张小燕

  通讯员 周宗彬 肖甜甜

  

  

  “三进三帮”活动开展以来,市农机局迅速召开党委会,传达活动要求,明确班子分工,压实领导责任,细化活动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将帮扶工作精确到每周每月,力求活动开展出真招、见实效

  推行“三服务”——

  助企业跨越发展

  市农机局针对挂钩企业的弱点,制订完善帮扶计划,确保“进企业”活动有序推进。

  “结对子”服务。实施“一企一策”结对服务,在面上统筹结合企业需要和处室职能,安排局领导、处室站所与相关企业结对挂钩。该局计财处结对江苏海投公司,重点为企业提供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服务;该局科技处结对江苏安佑公司,重点为企业提供畜禽养殖设备技术支持;该局管理处、推广站结对江苏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重点为园区提供农机新机具新技术。

  “清单式”服务。针对企业需求,市农机局列出帮扶工作责任清单,排出30个服务事项,各结对小组对排出的服务事项逐一落实,取得了实效。帮助海投公司申报的生物能源项目获得省级立项补贴,多次对安佑集团畜禽养殖设备提出改进建议,帮助江苏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策划“兰韵国风”蝴蝶兰花展览设计方案,协调江苏电视台《走进新农村》栏目宣传推介“兰韵国风”蝴蝶兰花展。

  “跟踪化”服务。为确保服务的效果,市农机局领导坚持每月一会办,对梳理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召开跟踪交办会,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属于本部门能解决的立即予以解决,牵涉其他部门需要协调的由挂钩领导牵头协调解决。江苏隆泰机械有限公司申请办理花生机械的试验鉴定,市农机局领导先后3次带队到省协调江苏省农机试验鉴定站,并邀请省站领导来淮指导企业进行机械改型。

  念好“三字经”——

  助农村增收致富

  助农村发展、帮农民致富是市农机局“进农村”的根本落脚点。

  项目实施“惠”农。市农机局通过项目实施,把“三进三帮”大走访与加快农机最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相结合,力求有限的项目资金在农民增收路上发挥最大绩效。今年以来,全市已争取到中央和省农机化项目资金2.84亿元,涵盖了农机装备购置补贴、秸秆机械化还田以及服务体系建设等3大类8个项目,预计将惠及全市40万个农户及合作社。

  示范创建“靓”农。该局按照“点上建靓、线上建精、面上建强、整体提升”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示范性创建活动,让农村的资金、劳力、土地等资源要素活起来。目前已优选确定创建国家“平安农机”示范县1个、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个、省级农机示范合作社45个。

  优质服务“便”农。送检审服务。为解决农机检审难问题,每月20日,市农机监理所都组织人手、携带装备深入乡镇集中点,开展送检审下乡服务。送信息服务。今年以来,全市累计使用“平安农机通”平台,向在网农机户发送政策告知、安全须知、天气变化等信息累计达到30余万条次。送关怀服务。组织“党员和青年志愿者突击队”,挂钩包干县区,深入田间地头,协助农户抢收抢种,同时动员和安排农机合作社免费帮助困难群体抢收抢种。

  搭建“三载体”——

  助社区文明创建

  为全面推进社区经济建设和文明创建,市农机局选派中青年骨干担任社区指导员,与社区开展常态化对接联络。

  搭建家风传承新载体。市农机局协同社区共同开展“立家规正家风”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撰写家规故事、畅谈家风感悟,并在淮安农机微信平台设立好家规背后的家风故事专栏,真正做到用家风浸润党风、以党风助推政风。

  搭建扶贫助困新载体。开展“爱心邮包”牵手留守儿童志愿行动,局党员干部捐助钱物2000余元,为社区“留守小宝贝”购置书包书籍,让他们感受社会的“亲情”。对社区困难家庭、“4050”人员和特困职工实行“一对一”、“多对一”帮扶,组织机关科级以上干部向20余户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及大米、食用油等物资1.5万元。

  搭建志愿服务新载体。该局领导每人每月至少1次深入社区开展大走访大接访大化解活动,摸准社情民意、痛点难点,有效发现和解决问题,目前全局累计接访人员32人次,化解矛盾和问题6个,切实取得了干部转作风、矛盾得化解、社会更和谐的“叠加”效应。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50多人次,先后3次深入社区主要街道、夕阳红活动场所和重点卫生死角开展大扫除活动,“点靓”社区环境卫生,全力为文明城市创建助跑。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