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小燕 通讯员 余章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突出增收富民壮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三农”工作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产业转型升级,农业增效
走进涟水县鲜切花生产基地,花团锦簇、蔬果飘香,工人们正在忙着装箱,准备将这些农产品漂洋过海、出口国外;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全人工环境的“植物工厂”,采用LED植物光效照明、环境智能检测与控制、作物立体化无土栽培等国内领先技术培植蔬菜,有效解决了农作物化肥、农药、重金属残留危害及环境污染;盱眙电子商务产业园,引入“互联网+”现代农业,坐在电脑前就可以与全国各地经销商、客户联系,实现网络销售、线上交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项目为王”,深化农业招商引资,以项目促进加快产业融合,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自2013年农业招商纳入全市考核以来,累计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283个,投资总额超200亿元,拉动全市农产品加工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2.9:1,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发展。
2015年7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4+1”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的意见》,聚焦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和休闲农业,明确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实施重点和推进措施,为淮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定调指路。
在“4+1”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下,我市秉承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推进现代农业,农业主导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粮食生产在实现“十二连增”基础上保持稳产高产,总产量稳居全省前三。成立淮安大米产业联盟,产业化开发不断迈出新步伐,优质稻米基地面积扩大到227万亩,占到全市水稻种植面积440万亩的一半以上。高效园艺产值达161亿元,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27.3万亩,占比17.95%。
(下转A4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