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专项行动是省委、省政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生动实践。市委书记姚晓东强调,各级各部门要“立好军令状,强化执行力,拿出硬招数,确保各项目标任务不折不扣刚性完成”;代市长蔡丽新指出,以推进“263”专项行动为有利契机和重要抓手,以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推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真正实现淮安的“生态优先、绿色崛起”。
打赢“263”攻坚战,必须在思想认识上再提高。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部署,扎实推进 “263”专项行动,一批环境突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一些特点亮点做法在全省推广。然而,专项行动需要攻克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还比较多,突出表现在部分单位和个人对专项行动重视不够、落实不力。当前,省委、省政府对“263”专项行动重视程度之高、推进力度之大、问责措施之严,都是空前的,各地各部门务必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全局的维度、民生的角度把握和推进专项行动,拿出更大决心,敢于动真碰硬,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一个一个骨头地啃,一步一个脚印地干,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举全市之力打好专项攻坚战。
打赢“263”攻坚战,必须在经济结构上促转型。推进“263”专项行动,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光靠环保部门“踩刹车”。很多环境问题看似症状在天上、在水中、在空气里,实则根子在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上。治标更要治本。推进“263”专项行动,必须站在群众的立场,深入调研,因地制宜,因行业制宜,因企业制宜,分类处理,绝不能搞一关了之、一拆了之的“一刀切”措施。要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抓好长效管理,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减少污染排放、降低能耗,让企业合规合法地生产和运营,满足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打赢“263”攻坚战,必须在考核机制上严要求。“263”专项行动涉及范围广、工作任务重、矛盾困难多,必须明确职责、严格问责。“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严”字当头,“实”字为先,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时刻把责任的螺丝拧紧,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牵头、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责任体系。对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必须全领域、全覆盖排查整治,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放过任何一个污染源。对未完成年度重点目标任务、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恶化的,必须坚决依法依规问责追责,做到绝不护短、绝不手软。
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