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读懂“大海之喻”

□ 辛识平

“如果人为阻断江河的流入,再大的海,迟早都有干涸的一天。”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以海为喻,说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性,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一番话掷地有声。

习近平主席的“大海之喻”,意蕴深邃,发人深思。

“大海”观反映大智慧,汇聚众流,以成大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有道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唯有深化务实合作,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才能聚沙成塔、积水成渊,让发展成果惠及各国、造福人民。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指引下,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有力地证明了合作的智慧与力量何其伟大。

“大海”观反映大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兼济天下的情怀,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更是一以贯之的前进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一系列对外开放的大招、实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开放红利。就在这次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五个更”的重大举措,进一步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成就共同繁荣发展的大事业。

“大海”观反映大气魄,无惧风雨,砥砺前行。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但只要把握历史大势,增强信心和底气,坚定不移发展壮大自己,就可以应对任何惊涛骇浪,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世界经济的大海不可能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中国经济的大海必将越来越壮阔,因为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开放从未止步,近14亿中国人民的奋斗一刻也未松劲;共建“一带一路”的“工笔画”必将越来越精美,因为这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大海依旧在,中国永远在,世界永远在!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