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从书香中 汲取前行的力量

□ 韩 梁

芳菲四月,迎来爱书人的节日。在拥挤的地铁里,在昏暗的路灯旁,在纷飞的炮火中,处处可见读书人的身影。

在阅读中,见自己。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生命成长的见证。当一本好书抵达心灵,当渴求真理的读者与“人生之书”相遇,总能激发灵感,带来感动。阅读的力量未必会马上改变现实的模样,却能长久留存内心,润泽心灵,成为人生底色。

因为阅读,我们得以走出自我的小天地,进入从历史到未来的无限时空,与其他思想和灵魂对话,获得超越自身经验的感悟。“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在阅读中,见家国。

读书从来不仅是个人的事,也与一个民族的精神追寻,和国家的发展进步紧密相连。现代化的本质从来不只是物质的丰富,更是精神的充盈和人的现代化。而阅读构建的,正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栖息地。

近几年,从汉服流行到国学热潮,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成为大趋势。越来越多人开始从中华文化传统中寻找精神食粮。随着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成为“刚需”,年青一代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阅读正在从浅表向内核深入,在传统经典的滋养中获得创新的灵感和力量

在阅读中,见世界。

通过阅读,不仅能够探寻自己的文化根脉,也可放眼世界的辽阔、文化的多样,获得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包容的胸怀,“更好领略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跨文化阅读,能够让人获得某种“全息视角”,不囿于单一文化或身份,手握多元文化图谱,读懂自我和他者、中国与世界。

中国人在读世界。来自全球的优秀童书绘本、畅销文艺小说、前沿学术著作、经典文史社科,几乎都能在中国找到读者和知音。这也映照出,在这个巨变时代,中国与世界的交融如此深刻,作为世界公民的我们,越发渴望理解世界运转的逻辑。

世界也在阅读中国。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著作被译介到国外,世界在小说里聆听中国的心跳,在科幻里见证中国的想象力,在非虚构作品里触摸中国的社会肌理,在思想典籍中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在阅读中,见众生。

世界的多样性如今正在遭遇挑战,在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的逆风中,封闭、内顾、保守的情绪滋生蔓延,不同文化与文明更加需要阅读彼此、聆听彼此。

什么能让人类超越种族、民族、宗教、文化藩篱,重新团结起来呢?是人们对于命运与共的深刻认知,对于共同未来的坚定追寻。达成这种共识,首先需要的是理解和共情。不同文明对彼此的阅读,正是一种人类视角下的“见众生”,引发彼此间的深沉共情。

在春天里,用阅读播下一颗种子,等待它发芽破土,蓬勃生长,晕染出满园春意,为纷繁的世界带来希望,为文明的未来带来生机。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