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彦祥
本报讯 吕良镇陈庄村村民吴道荣自担任着村里保洁员的工作以来,每月有1680元工资收入。提起这些年村居环境的变化,他打开了话匣子:“从前村里的水泥路上到处是家禽的粪便,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后,现在家家户户拆了围栏不再养家禽,环境干净多了。我自从做道路保洁以来,越来越感到轻松”
跟吴道荣一样,住在泰山居委会吕良集镇的孙奎银也感受到了环境的改善。他介绍,如今无论集镇还是农村三五户一个垃圾桶,出了家门就是干净的水泥路,走路鞋子都不会弄脏。
大庄居委会是全县环境整治试点单位,早在2016年就清除各类垃圾,修复沟塘河渠,修筑整治道路,村民住居的庄台平整、绿化。党总支书记柏巧兰坦言:“一开始说要对老百姓的人居环境进行整治,很多村民是不理解的。经过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和耐心讲解,群众才终于清理了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和草堆。”节假日期间,在外务工人员回到家里,感受最深的就是“像住在城里的小区一样”。
如今,在吕良集镇的绿化带、公共活动场地等区域,杂草很难找到,垃圾更是不见踪影。镇上的公厕干净卫生,水冲设施完好,化粪池定期清理,外部环境也十分整洁。对文体活动场所、农贸市场、停车场、法治公园等室外活动场地的配套设施安排了专人定期巡查、检修,对出现锈蚀、破损等现象的设施进行及时修复。
在孙集老街住了50年的居民孙国林对孙集老街环境的变化赞不绝口:“以前屋后是荒地,晚上想外出活动也无处可去。现在到处都是水泥路,大人小孩都方便。” 孙国林口中的“荒地”原农户各家都有一个猪圈,是隐藏在街道背后的污染源,每到夏季,街上弥漫的牲畜粪便气味呛得人头晕,污水也是直接排到后沟里。2018年下半年,吕良镇对孙集老街背街后巷进行了清理,废旧沟塘进行了整治, 植树造绿,还居民一个好环境。
新农集镇老住户孙觉明说:“街道环境搞得相当好,家家门口都有垃圾桶,除了有清洁工打扫垃圾,集镇还设立集镇管理办公室,还聘请专人维护环境卫生,区域调整后,改修了路灯,现在与县城没有两样。”新农集镇的变化是吕良镇近年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一个见证。
为进一步推进镇村一体化人居环境整治和长效管护工作,吕良镇结合实际,通过“正负”两个典型,对全镇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进行全面督导。工作中,该镇将各村(居)人居环境工作进行了分类排队,按照好中差三个档次进行管理,对先进村进行表彰的同时,组织村组干部及包村干部参加的现场会议,看现场情况,听取所在村干部讲述的工作经验,让参加会议的村组干部有所看、有所学;对中类村主要督促其进行工作提升;对较差村全面作为工作负面典型进行督导,提交整改清单,走进村中巷内查、看、评,抓村内死角出现的垃圾、抓群众乱扔垃圾、抓保洁员不及时清理,所属村主职干部当面现场表态发言,限时整改,同时为各村人居环境工作划定底线,及时解决问题。目前,该镇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推广典型经验7个,查找环境整治工作“负面问题”80多个。
吕良镇分管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工作的人武部长邹正清说:“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不仅成立了人居环境综合执法队伍, 还已经制定了今后三年实施方案,让群众呼吸更干净的空气,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到群众身边,是吕良的奋斗目标。”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