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郭新来的“加减法日记”

■ 左成

4月26日,是涟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式挂牌成立两个月的日子。清晨一大早,郭新来和往常一样提前10分钟来到办公室,当然,也和往常一样会有一群人早早就等在这里,就这样他一天的紧张工作也就开始了。

郭新来是涟水县首任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自从上任他的办公室就经常“客满”。他是2014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在到退役军人事务局之前在县民政局任副局长,分管双拥、优抚、安置等工作,现在的工作算是轻车熟路,他对退役军人是有一种特殊情感的,总想为他们解决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历史遗留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从上任那天起他就决定做好“加减法”,把解决处理的遗留问题作为减法,把创新工作方式和解决新问题作为加法,每天一记,用日记形式来鞭策自己。

责任在肩,从零做起。人员队伍、办公场所、资金来源等等都需要落实,有的更是需要通过多次协调,好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组织、人事、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也积极协助支持,各项工作正顺利进行。上任第一次会上他就提出了强化“四个意识”:强化学习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强化法律法规意识。挂牌两个月来,在这“四个意识”引领下,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起来,他的“加减法日记”内容也不断增多:已接访服务对象400多人(次)(当然有的人就是来看看,了解点情况),处理解决问题20多件,其中,遗留问题3件。大东镇退役军人胡红旗多年来因为评残问题上访无果,郭新来上任后,耐心听他讲述事情的原委过程后,觉得事实可信,但他多年诉求得不到解决的根源就是没有原始档案资料,按照规定确实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但看到年迈的他苦水满腹,郭新来的侧隐之心上了心头,便主动到他乡镇调查,细究相关情况,并和镇里共同陪同他一起到北京在胡红旗曾经治病住过院的部队医院调取了30多年前的住院病历,由此可以证明他的伤残情况。随后又向市局、省厅作及时汇报。前不久,经批准终于解决了胡红旗多年来一直诉求但没有办法解决的评残定级问题。

任重道远,砥砺前行。通过“加减法日记”每天记,历史遗留问题一件件减少,新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不断增加,退役军人的满意度也不断得到提高。曾经的是上访人员现在成了他们开展工作的生力军。本县黄营镇的郭正明、朱永跃是参战三等功退役的,过去因为安置问题经常上访。郭新来了解情况后,根据有关政策,积极与县有关部门协调,通过协调公益性岗位解决相关退役军人就业问题。近年来,全县共协调230个岗位解决下岗失业志愿兵(士官)和困难企业残疾军人的就业问题。郭正明、朱永跃安排在黄营镇信访办上班后,在镇里主动开展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五港镇退役志愿兵薛雷霆因在企业下岗,通过公益性岗位安排到镇民政办上班后,在民政办没有负责人情况下,主动开展各项工作,并积极协助镇开展退役军服务站工作。

雄关漫道,迈步跨越。说句实话,虽然新成立机构的工作开局良好,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加减”的,在工作中郭新来也有困扰。比如:在两参人员身份认定方面,同一部队有的身份已经认定了,有的没认定,这方面工作难度还是大的。涟水是革命老区,全县拥有近5000名优抚对象,每年还有200多名入伍新兵和几百名退役军人。郭新来说:“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加快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打通服务管理的最后一公里,确保机构、职责、队伍等尽快整合到位,把各项工作全面承接开展起来;全面把握职能定位,优化顶层设计,构建与全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相衔接、与退役军人贡献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全面提升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保障水平,切实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八一’还将前开展‘首届涟水县最美退役军人’评选表彰活动。”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