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倾听历史回响 追寻红色记忆

■陈彦 刘晋

本报讯 “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5月25日至26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沂蒙精神专题学习班来到革命老区临沂,深切感受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当时根据地420万人,有21.4万人参军参战,120万人次拥军支前,有10.5万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涌现出了一大批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

从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华东野战军纪念馆,再到沂蒙红嫂纪念馆,学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依次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认真聆听革命战争时期沂蒙老区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抚养50多个将帅子女和烈士遗孤、自己孙子却饿死4个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用乳汁救护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组织乡亲们烙煎饼、送弹药、救伤员的“沂蒙六姐妹”……一个个故事感人至深,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全面展现了沂蒙人民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学员们认真驻足学习,不断交流感想,仿佛走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一部共32000余人,扭转了华东乃至全国的战局。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由华东野战军、地方武装和120万沂蒙支前民工共同铸就的。沂蒙人民用小米喂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后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墓区内掩埋着2800多名烈士的遗骨。学员们向烈士敬献花篮并三鞠躬,对长眠于此的革命英雄表达崇高敬意。“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全体学员用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重温入党誓词,表达出作为共产党员的自豪感与使命感,抒发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坚定信念。

英雄事迹令人敬仰,榜样精神让人追随。学员们表示,要牢记党的光辉历史,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在实际工作中发扬沂蒙精神,自觉把甘于奉献当成一种作风,把乐于奉献作为一种态度,为开发区的“二次跨越”贡献全部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