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百年育人 报国情怀

 

  多年以来,苏北平原孕育了淮安名闻天下的青莲岗文化和悠久的农耕文明,也见证了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淮阴农校)的百年发展之路。1908年,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中,为引进西方现代农业技术,改造中国传统农业,一批有识之士在古黄河南岸、清江浦八面佛北圩门外的桑园创办了江北农工学堂。这是当时全国仅有的25所农工学堂之一,淮安因此成为中国近现代中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之一。1913年,更名为江苏省立第三农业学校。1929年,改名为江苏省立淮阴农业学校。

  建校初期,学校设有农畜两科,学制两年,民国时期几任校长均有国外留学经历,在棉花、蚕桑、茶叶、畜牧、林业等领域研究造诣颇深,享誉全国。这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的校徽

  1932年的校徽

  1935年的学生毕业证书

  1934年的学生军训证书

  1923-1926年的蚕桑实习(剪枝)

  1923-1926年的兽医实验室

  1923-1926年的校门

  上世纪30年代的养蜂实习

  1923-1926年的农田实习(割麦)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