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带着乡亲奔小康

 

  ——访盐河镇国富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国富

  ■ 蔡加玉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盐河镇国富家庭农场,44岁的王国富正在低头翻阅富民文件,不大的板房就是他日常办公和生活的地方,墙上悬挂着醒目的商标注册证。“国家富了,我们老百姓跟在后边富,这才叫国富民强嘛!”谈到回乡创业的过程,王国富坦言,他是踏上了国家改革发展的顺风车。

  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国富从盐城朋友那里了解到大棚蔬菜种植,得知有些蔬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看中蔬菜种植市场潜力的王国富当时很兴奋,下定决心回家发展蔬菜种植。2003年春节过后,王国富夫妻二人从离开打工地河北,会家尝试种植蔬菜,先在自家8亩地试种,成功后流转村里农户土地,王国富的蔬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20亩、60亩、100亩,到如今的352亩。

  创业之初,王国富靠着向表哥借来的钱建起了蔬菜大棚,不懂技术,就到周边镇村向其他大棚种植户学习,创业之路倾注着他的坚持与努力。边种植边学习,从失败到成功,王国富逐渐趟出了蔬菜种植的致富路,并打响了自己的红椒栽培品牌。

  如今,王国富创建的合作社成了规模,他却认为自己一个人挣到钱不算实现梦想,带动全村致富才是真正实现梦想。他把村民们组织起来实行会员制,一方面经营质量有保证的农药、化肥、种子,另一方面借此为村民提供免费技术培训、科技信息、田间诊断、现场指导,将自己的种植技术无私传授给其他创业者,让他们也逐渐掌握淮安红椒的种植要领,帮助年轻人提高创业技能,带动社员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跟着王总我学到了很多”,想起起初从对种植一无所知,到现在已创业将近两年收入可观,创业者洪星满是感激。

  王国富还特别照顾村里的留守人员,为那些在家里照顾小孩的老人和妇女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有份固定收入。“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反正在家没事,出来赚点小钱,还能跟老邻居们聊聊天打发打发时间,蛮好的。”71岁的谢宝英在国富农场已工作将近四年,做家务、带孩子、到农场帮忙,每天生活快乐又充实。

  近几年,王国富通过经营自己的农场,不断向外推介淮安红椒,先后获得“2016年淮安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称号,为当地群众树立了勤劳致富的榜样。而今,全村村民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乡亲们一起建起红椒生产基地,还谋划实施千亩土地流转项目,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目前农场共有60几户农户在跟着我一起干,主要是以淮安红椒种植为主。”王国富表示,下一步将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农场,争取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毫无保留地分享蔬菜大棚种植技术,争取带动更多的人奔向小康生活,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