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玉龙
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微商行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暴力刷屏和虚假宣传成为微商宣传的重点问题。而产品质量则是微商经营中最突出的问题,尤其是“三无”现象比较严重。其次,品质无保障、消费者维权缺失和监管困难已成为目前微商行业的发展痛点。
微商中存在的乱象,与缺乏完备的针对社交电商(含微商)的法律法规有关,与微商们的一味追逐利益有关,也与监管部门监管手段乏力有关,更与消费者贪图便宜以及安全消费理念缺失有关。
事实上,对于微商存在的乱象,媒体早有曝光,而且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不过,笔者以为,其一,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完善亟须提上重要日程,尤其对微商平台性质和责任的认定上必须要明晰,让微商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事,并纳入监管视野,这是确保微商红火且不伤害消费者乃至公众利益的重要保障。
其二,亟待执法部门“亮剑”。一方面,要做好消费警示,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微商,谨慎购买微商所售卖的产品;另一方面,对于微商中出现的“三无”产品,无论是企业微商还是个人微商,均一查到底,这就需要执法部门切忌坐等线索,更须主动查找线索;再者,对微商中存在的“传销”行为,应加强预警、防范和行政监管,依法追责。
其三,于消费者,一方面购买微商所售产品,多留意产品质量,切忌只贪图价格低廉,谨防买到“三无”产品;另一方面对亲友要求转发朋友圈的产品,也应多些核验,帮人是好事,但是产品若是违法违规的,未尝不是对他人的不负责任。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