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孔雪 通讯员 王生标/文
记者 王昊/图
“日子越来越好了,有些老物件就捐给村史馆,让小辈们了解村里的历史。”洪泽区朱坝街道大刘村党总支书记赵培成如是说。作为全区首家村史记忆馆,刚进大门,一阵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木耙、铁犁、竹筢、薅秧耙子等传统耕作农具,马桶、水桶、竹制碗柜等日常生活用具,粮票、布票等票证物件,无不见证了该村村民昔日的生产生活状况。据统计,大刘村村史馆共有农耕文化、生活用品、文件资料等200余件展品。
村史馆中,墙上悬挂着的一个个“最美家庭”、“善行义举”的牌子格外引人瞩目。近年来,该村大力实施好人选树工程,通过开展全民“推荐身边好人”活动,每年评选表彰10名“大刘好人”,选树出一批群众身边的可亲、可信的好人典型,此外,该村还围绕“孝老爱亲”主题,开展“好儿媳”“好婆婆”评选,并将在村公开栏内设置善行四德榜,弘扬凡人善举。
走进大刘村,干净整洁的道路两侧,香樟、紫叶李、红叶石楠等花木,郁郁葱葱,随风摇曳。每当夜幕降临,华灯绽放,广场上满是散步、跳舞、打太极等各类健身的人,热闹非凡。“家里的地流转给大户了,我现在的生活啊就是白天跟邻居聊聊天,晚上大家一起去散散步、跳跳广场舞,要是农忙了还能去打份工赚点钱,日子过得特别惬意。”张秀珍是大刘村三组的村民,她告诉记者,自从集中居住以后,感觉自己就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生活环境和品质都得了显著提升。
近年来,大刘村大力发展产业社区,打造连片高效蔬菜大棚,引进1000万元的双湖农牧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2017年,该村人均收入已达到16800元。赵培成表示,为改善村民生活环境,该村还专门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对中心村建设进行了规划设计,中心村1850米长的内部道路统一铺设为3米宽水泥路,新建给水管网1500米,铺设污水管网2000米,检查井100座,架设了通讯线路和电力线路,新建了一座水冲式公厕。
经过不断发展,大刘村的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该村荣获江苏省“美丽乡村”称号, 2016年,该村又获批江苏省文明村。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