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四味”人生

 

  ■记者 叶列 通讯员 沈雪娇 徐洁

  言学义,浦楼白汤酱油酿造技艺传承人,现任淮安市浦楼酱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荣获市劳动模范称号,2017年入选省首届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培养对象、市“淮上英才计划”乡土人才。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酱醋酿造经验的手艺人,言学义总结自己的人生犹如香醋的“四味”——“酸、香、绵、甜”。

  攻苦茹“酸”,寻找生存出路

  浦楼酱醋诞生于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年)。当时,淮扬菜老字号“玉壶春”的招牌菜软兜长鱼,非浦楼白汤酱油不用。但是,因不适应新的市场需求,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浦楼酱醋厂陷入低潮期。在酱油车间工作多年的言学义非常熟悉白汤酱油酿造生产工艺,“在这个厂待了这么多年,让我充分认识工作要与时俱进。”他深入调研,掌握消费者需求,大胆尝试,加班加点,多次从选材、制曲、晒酿等环节试验,提升传统工艺,追求色泽、香气、味道等上乘品质,重塑百年浦楼品牌,为企业寻求生存出路。

  古色古“香”,古法酿造绝味

  言学义毕业于发酵专业,成为企业负责人后,牵头制订浦楼白汤酱油酿造工艺技术文件、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重点对白汤酱油配兑进行研究。“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需要我们再挖掘,赋予新‘味道’。”言学义带领研发团队挖掘古方,最终取上等面粉为原料,以陶瓷大缸为发酵容器,采用古法日晒夜露发酵工艺酿制出了天然白汤酱油,使其有着“色如油、甜又鲜、挂碗边”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2015年,浦楼白汤酿造技艺被省政府列为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司成为淮安调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创新“绵”延,聚力推动发展

  企业改制后,作为当家人,言学义并不满足于现状,“单一产品面向的消费者群体窄,所造成的抗风险能力低,不是长久之道。”言学义既是董事长又是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党员、技术骨干锐意改革,群策群力,确立“以酱油为主,食醋、糕点为辅,重点发展天然白汤酱油,打造百年浦楼品牌”的发展理念。同时,依托扬州大学、淮阴工学院等高校研发平台,加快开发富硒酱油、养生醋等高端新品,创新制曲工艺、营销模式,强化市场开拓。目前,该公司拥有酱油、食醋、传统糕点等共计30余种产品。随着高端新品的投入上市,预计2-3年,公司销售额将实现翻番。

  苦尽“甜”来,传承特色文化

  对淮安人来说,舌尖上的记忆是从浦楼酱醋开始的,“浦楼”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是一种情节,更是老清江浦的文化“图腾”。言学义深知酱醋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如今,浦楼人传承着“浦楼”老字号的精髓和文化,2011年“浦楼”商标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2013 年“浦楼”商标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该企业通过1415文化街区打造酱醋文化工坊,弘扬浦楼酱醋文化。2018年春节期间,在文庙举办“浦楼酱油现场打,有滋有味过大年”等活动,带领市民回味那充满美好记忆的老清江浦年味,加大对企业和产品宣传力度,不断传承“浦楼”的特色文化。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