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画意人生不留白

 

  ■记  者 王正道 杨尚

  通讯员 天  羽 黄洁 曼曼

  70岁的王金秀从小爱画画,可直到58岁回到老家淮安区博里镇才有机会走进农民画院,系统地学习画画,画笔一拿就再也放不下。农民画强烈鲜明的色彩、浓烈的生活气息,让王金秀沉醉其中,越画越有劲。

  “刚开始学画的时候,周围人不理解。说我做建筑的手艺随便干也至少两三百元一天,画画一年能赚几个钱。”王金秀说,账不是这么算的,即使是在外面奔波的二三十年里,不管是做木工,还是搞建筑,忙里偷闲都要画上两笔。现在老了,能有机会圆儿时的“绘画梦”,就不再计报酬,不听闲话,只希望此生没有遗憾。

  早些年,尽管为生活所迫不能专心画画,但王金秀也没停下追梦的脚步。做木工的时候,他用雕刻刀在木头上刻画财神、花卉;搞建筑的时候,冬天工地上用木炭取暖,他闲着没事就拿木炭在墙上画画,一笔一画勾勒日常所见;后来自己带工人,空闲时间多了,他就在办公室用草稿纸作画;再后来,生活压力小了,他就买专业的绘画书籍,自己临摹学画。

  一直学习模仿国画的王金秀,刚开始学习农民画的时候并没有很快上手,相反,习惯了细笔勾画、讲究留白意境的国画画风,让他无法很快接受农民画大块色彩和夸张抽象。他最初的农民画作品经常被评价为“不土不洋”。当时的镇文化站站长朱震国告诉他,农民画是很热闹、很抽象的,色彩要覆盖整个画面,内容要足够丰富,(下转A2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