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杨丹丹
从1949年参加工作,到1992年正式离休,王学儒在文教战线上奋斗了44个春秋。其间,虽然身份多次转变,但不变的是他的初心:“祖国培养了我,我要为祖国贡献我的一生!”
难忘的夜晚
1949年6月,19岁的王学儒从江苏省立淮阴师范学校(江苏省淮阴中学前身)毕业,先后在淮阴地区淮海艺术学校,淮阴地委文工团、土改团,淮阴专区文工团工作。1952—1955年,淮阴专署干部科推荐保送王学儒去上海俄文专科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调干学习三年。
本科毕业后,王学儒在北京俄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担任助教,并于1956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间,王学儒经历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个夜晚。
1957年5月4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一起出席了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的庆祝“五四”青年节游园晚会。晚会共分在八个区域举行,王学儒被抽调到晚会当俄语翻译,由于让他负责陪同的外宾因感冒不能出席,这意外地让他有时间持特别通行证到各个游艺区观看演出。晚8时10分,毛泽东主席、伏罗希洛夫主席、朱德副主席、刘少奇委员长、周恩来总理等领导人步入中山公园大门,那一刻,他就在中山公园长廊旁夹道欢迎。随后,领导人走到哪个区,王学儒就跟着去哪个区。王学儒发现,中苏元首每到一个游艺区前,周总理必提前过去看看。周总理每到一处,都会和工作人员、大学生、演员、工人等亲切交谈,态度和蔼,平易近人,与群众打成一片,这让王学儒十分钦佩。当晚,王学儒就这样幸福地跟着、看着,直到两国领导人离开,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这个夜晚永远激励着我、鼓舞着我!”王学儒说。
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由于工作需要,1957—1970年,王学儒先后在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担任讲师、系办公室主任、俄语教研室主任、教务处秘书等。
“是祖国培养了我,送我上大学,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坚决完成祖国交给的任务。”(下转A2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