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柔肩担重任 真情暖人心

■ 姚永宁 金司轩

王静文2007年从部队转业到金湖县司法局从事社区矫正工作,从一名人民子弟兵成长为奉献在社区矫正工作一线的业务骨干,多次被省司法厅和市司法局评为社区矫正工作先进个人。

亲力亲为,客观开展审前评估。2016年11月9日,盱眙县人民法院对王某涉嫌盗窃罪一案,委托金湖县社区矫正中心进行审前调查评估。那时,王静文怀孕五个多月,仍亲自到评估对象居住地开展调查走访。王某家附近邻居怕影响邻里关系,有的不愿接受调查,有的干脆不开门。王静文在身体不便的情况下,挨家挨户耐心地做思想工作,终于得到邻居们的理解和支持,最终形成了调查评估报告递交给委托机关。为了对每个评估对象负责,她除亲力亲为外,还摸索出一套“两见三访一通”的工作法,即见评估对象居住地,看家庭经济状况;见评估对象家庭主要成员,了解其心愿。访邻居、访党员和退休干部及教师、访村组干部。每份审前调查评估报告形成前,必须进行通案。10年来,她累计接受调查评估458人,除判实刑29人外,其余429人回社区矫治监管,在矫正期间无一人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

注重细节,严把入矫报到关口。2016年12月25日,郑某因交通肇事罪被金湖县人民法院判处缓刑两年。郑某年龄较大,脾气比较暴躁,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电话通知其报到时,他言语很不耐烦,说没时间报到,有本事就把我收监吧。之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多次拨打电话通知他报到,他一直以各种理由拒绝,后来甚至连电话都不接了。王静文得知上述情况后,上门找到郑某,告知他什么是社区矫正以及不遵守社区矫正监管的后果,并找郑某子女做其思想工作。这时郑某才意识到拒不报到后果的严重性,为之前的不配合行为表示后悔,并很快到社区矫正机构办理了入矫手续。为了把社区服刑人员入矫工作做好、做实、做细,王静文严抓身份核对、材料复查、信息录入、交办落实“四到位”。10年来,共接受入矫1503人,实现了身份信息零差错、信息录入零超时、交办程序零违规。

宽严相济,确保教育管控到位。2017年3月3日,社区服刑人员夏某在安徽省天长市司法局接受社区矫正监管。但因为其服刑人员的身份,一直找不到工作,整日游手好闲,爱人带着孩子与其分手。夏某一度情绪低落,自暴自弃。夏某的哥哥在金湖县做餐饮生意,希望夏某能到金湖来打工,申请变更到金湖接受社区矫正。王静文在了解上述情况后,多次赴天长市司法局联系沟通,克服了跨省的困难,终于与天长市司法局一起办好变更居住地手续。夏某有了工作和收入,妻子和孩子也回到了他的身边。夏某多次到社区矫正科感谢王静文给了他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为教育管理好每位社区服刑人员,王静文在教育管理上采取宽严相济方法,在政策和规定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服刑人员需求,坚持狠抓“五个一”,即:一天一次网上定位巡查,一星期一次电话回访,一月一次重点人头走访,一月一次分批集中教育,一月一次组织公益劳动。10年来,金湖司法局共接受社区服刑人员1503人,其中为45名社区服刑人员变更居住地管理,通过人性化教育管理,实现了社区服刑人员改好率100%、零脱管、零漏管。

倾情关怀,温暖矫正对象心田。每年春节前,王静文都习惯性地对全县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逐一过堂,把特困家庭和病重的人员列出来,然后自掏腰包一家一家进行慰问。2016年,患有尿毒症的黄某和聋哑人姜某接到王静文的慰问金时,热泪盈眶。这是王静文倾情关心社区服刑人员的一个缩影。10年来,她共走访慰问51名生活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发放慰问金两万余元。她与县民政等部门协调和沟通,为华某、张某等18名特困社区服刑人员办理了生活低保;与县教育局等部门协调,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关爱机制,聘请26名心理咨询师为82名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辅导。

王静文在社区矫正工作岗位默默奉献10年,用执着的爱心、诚挚的真情唤回了一个个浪子。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