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本报讯 今年以来,淮安区司法局紧扣司法行政职能,围绕服务中心大局、服务企业客商、服务民生实事,以精准化、常态化、多样化推进“三服务”活动开展,提升司法行政社会满意度。
多样化服务中心大局。该局立足司法行政职能,将人民调解、公证律师、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工作融入中心大局之中,通过“法律扶贫”“三进三帮”“政法书记下基层”“精神育警”“在职党员进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等活动开展,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提升司法行动工作社会影响力。
精准化服务民生实事。该局扎实推进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设立公证律师、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窗口,配置互联网律师事务所,精准满足群众法律需求。窗口服务人员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群众需求及时受理,对手续齐全、事实简单的事项即收即办,不让群众多跑一腿,架起服务群众“暖心桥”。
常态化护航企业发展。该局组织“12348”法律服务队进企入厂,开展“法律护航助力发展”活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需求,并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职工开设专设法治讲座,实施精准普法,对症下药,帮助企业化解法律难题,受到企业和客商的好评。
“疏调并举” 推动矛盾纠纷繁简分流
■许滨淮
本报讯 2018年,淮安区司法局针对各类矛盾纠纷在高位运行,纠纷类型不断增多的新情况,疏调并举,繁简分流,着力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质效,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667件,调解成功率99.28%,其中简易调解各类纠纷17310件,占比98%。
入网进格。积极策应网格化社会治理新要求,按照“区、镇(街道)、村居(社区)、村(居)民小组”四级网格布局,利用500余名专兼职调解员身处网格、熟悉民情的优势,对摸排的矛盾纠纷信息进行研判,简单纠纷快速介入,引导当事人主动申请调解,收案速调,复杂纠纷及时上报,或引导当事人通过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方式化解纠纷。
梯级分流。对矛盾纠纷实行“梯级分流”工作机制,对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纠纷初次分流,进行就地调解,对初次调解成效不大、涉及范围较大、人数较多的案件,区矛调中心实行分流指派,指定镇(街道)或专门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对跨区域、涉及多个部门疑难矛盾纠纷或同类型相对多发的纠纷,则集中优质调解资源联合调处,确保矛盾纠纷不上交。
繁案专调。围绕征地拆迁、劳动争议、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发展行业性、专业性的调解组织,发挥优秀调解员长期从事调解工作、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加强个人调解工作室建设,把影响稳定及“急、大、难”矛盾纠纷作为繁案,落实专门调处。2018年成功化解一企业工人意外死亡、赴尼日利亚务工人员工伤死亡等重大矛盾纠纷。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