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岳文
本报讯 为全面做好布局优化“后半篇”文章,涟城街道近年来按照大抓基层夯实基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抓经济社会发展先要抓党的建设,抓党的建设先要抓基层基础”的思路,聚焦基层思考谋划,围绕基层精准发力,盯住基层久久为功,全面实施“村(居)互助共建”书记项目,不断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激活均衡协调发展的一池春水。
提高认识,明确互助共建目标。为了实现“一强五带”,即“强战斗堡垒、带产业兴旺、带生态宜居、带乡风文明、带治理有效、带生活富裕”的工作目标,涟城街道决定开展“村(居)互助共建”活动,聚力擎党旗,同心谋发展,结对强党建,合力奔小康。健全党内互助共建机制,不断提升村(居)两委班子的战斗力,改进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服务群众本领,大幅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加快区域融合发展步伐。
精心组织,确立互助共建项目。打破行政藩篱,明确功能区分,坚持优势互补,东门等20个村(居)分别和王湾等20个村(居)结成互助共建单位,通过资金、项目等方面的互助,区别不同情况,确立互助共建项目,签订共同承诺协议。
深入调研,制定互助共建计划。明确各互助共建单位的帮扶村(居)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连日来,渠北、大楼等帮扶村(居)领导纷纷深入到被帮扶村(居),采取召开互助共建联谊会、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调查研究和入户走访等方式,了解村(居)的人口构成、收入结构、农业结构等情况,做到“四个清楚”,即村(居)班子和党员队伍状况清楚、村级经济发展现状清楚、农村发展政策清楚、群众急难怨盼清楚,找准急需解决的问题,找准共建活动的契合点,找准帮扶形式和项目的精准度,制定互助共建计划、具体措施和工作时间表,真心实意地帮助互助共建村(居)解决问题,激发内生动力。
明确方向,落实互助共建措施。围绕以“书记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在明确主攻方向基础上,各互助共建单位的帮扶村(居)主动对接,使党建、项目方面的帮扶衔接落实到位,建立村(居)两委班子和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机制,建好活动场所,帮助培育、发展致富产业,提高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改善人居环境。在党建互助共建方面,一是协助抓好班子建设,采取跨村(居)任职、双向互挂等方式,帮助改进村(居)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优化党员结构;协助做好村(居)两委换届工作;抓好阵地建设,帮助完善组织生活、村(居)财务管理、村务公开、村规民约、党员谈心等规章制度,做到制度上墙、活动存档。二是项目互助共建。立足互助共建村(居)双方实际,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有效实现资源共享,通过项目和经营主体招引、自建项目援助、双方项目共建、技术共享等方式,帮助群众增收,壮大村(居)集体经济。共建村(居)在基础建设、项目、村级财务等方面存在资金缺口的要进行互助,帮助结对村(居)出谋划策,进一步理清思路,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三是领导指导共建。街道党工委成立以书记为组长、街道办主任为副组长的村(居)互助共建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督查和考核工作。街道党工委对村(居)互助共建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考核,并把考核结果运用于党建加分项目进行考评,作为评先和干部岗位调整、选拔任用的依据之一。同时,注重先进典型培育和树立,及时发现和总结村(居)互助共建活动中的好做法并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努力在全街道营造互帮互助、共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