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清泉 范利军
近日,市三院党委收到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信封上的字体苍劲有力,一看就知道是出自一位老人的手笔,信的内容是为该院一病区的张春梅医生点赞。
老人说:这里的医院,杏林春暖。这里的医生,仁心仁术。信的内容短短数十字,看似很平淡,却饱含了浓浓的真情。原来,这份“零距离”的医患情是这样开始的……。
患者钱某某,男,因患抑郁症于2017年4月12日入院。床位医生张春梅亲自接诊,详细询问病史,根据病情为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治疗初期,患者情绪低落,不言不语,经常失眠,张医生多次与其沟通,为其实施心理治疗,让其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渐渐的,小伙子情绪好转,睡眠质量改善,愿意与人交流,眼神里也不再是茫然和痛苦,而是自信与释然。其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出院前,老人忐忑不安地找到张医生,犹豫地问:“张医生,我们家孩子现在恢复得不错,出院后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服药的剂量是按照现在的量服用吗?假如出现什么不良反应,我可以打电话咨询你吗?”没事的,你可以随时问我,出院后,你的孩子服用的剂量是维持量,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不舒服的现象,就跟我联系,我会指导你的!张医生没有丝毫的犹豫,爽快的答应了他。
老人是个细心的好父亲,为了孩子的病,每天坚持做记录,遇到什么异常的情况就及时电话联系张医生。从情绪、饮食、睡眠、服药的量和禁忌症,张医生都事无巨细地为家属答疑解惑。一次,她收治完一名下班前才入住的重症精神病患者,便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不到2岁的女儿一天没看见妈妈,就缠着妈妈讲故事。张医生拿起《卖火柴的小女孩》,刚讲了一句,急促的手机铃声就响了,原来是钱某某的爸爸,老人电话讲得很长,张医生解释得也很详细,时针悄悄地转动,不知不觉中,半个小时过去了,再看看心爱女儿,已经抱着书睡着了,那圆圆的小脸上似乎挂着一丝委屈和失望。
世间术业有几何,至精首善为医者。医者仁心,用她或他们辛勤汗水浇灌出一个个生命的奇迹,让和谐的医患之花在执着的坚守中盛情绽放!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