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回忆恩师二三事

 

  ■ 杨建浩

  

  

  今年春节假期,人缘天助,我与阔别29年的一位恩师相遇了。他还是那么慈祥,那么博识,我惊叹不已。虽然老师当时一时想不起我是谁,但对我眼熟,我很高兴。在老师和我的交谈中,我渐渐地想起了老师帮助我的点点滴滴。

  

  “小我”必须服从“大我”

  

  刚教我的时候,恩师还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但对我在如何处理好“小我”与“大我”关系上的帮助却是巨大的。记得在小学三年级的一次语文课上,我左顾右盼,大声喧哗。恩师看到后有意提问我,我吞吞吐吐半天说不出一句话,他生气地狠狠批评了我,并说:“放学后到我的办公室”。老师的这通话,让我颜面尽失,真的,我那时有点恨他。放学后,当我迈着沉重的步伐到恩师的办公室时,他却语重心长地说:“我知道你的自尊心很强,我在众多同学面前批评你,有损你的自尊。但你课上明目张胆地大声说话,这会影响别的同学学习,也会让自己的成绩下滑,损人不利己,对你没有一点好处,完全得不偿失。记住任何时候个人的喜好和自由必须服从班级集体规定。”恩师的几句训话对我的鞭策是巨大的,它时时刻刻烙在我的心中。后来不论工作还是生活上,每当我一旦要触犯组织或团队纪律红线时,恩师的话就会从我脑海中闪出来。恩师,您的教导将跟随我一生。

  

  点拨我求知之道

  

  在我们村部小学,恩师教我的时候,我们除了语文、数学课本外,课辅资料、课外读物基本上一无所有。那时恩师总是想着法子帮我们拓展知识面,了解历史、文学等社会知识。每次语文课,恩师都在课前多方搜集与课文相关知识,尽力在课堂上用他知识的“一桶水”来满足我们求知的“一碗水”。平时,恩师引导我们多听广播、常读报纸,广泛接触社会知识。多听广播,我知道了岳飞和杨家将的故事;常读报,我知道地球上还有美国、日本、苏联和英国、法国等比我们强大的国家。恩师还给我们搜集少儿读物,帮助我们补充文学艺术营养。记得有一次我从您办公桌上借走了《少年文艺》,这本文艺读物让我爱不释手,知道了除语文课本,还有这么个吸引我的课外读物,我用三天时间一字不漏地连读两遍。读完之后,才知道还有许多寓意深远的寓言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抒发情感的散文等。此后,读中学、大专乃至走上工作岗位,我都始终对各类书刊十分酷爱,见书便读,闲时便读,广博群书,几十年不间断,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些都感谢恩师教导有方。

  

  言传身教成为追求标杆

  1988年夏天,恩师早已调至我们镇教育办工作。那年我高考失利,仅过徐州师范学院师范委培生分数线。在报名最后一天,恩师查分数时发现我未报名,便电话通知我家人。我当时内心不想参加委培,想再读一年。恩师得知我是高考期间因故失利时,劝导我珍惜机会,有学先上,跳出农门后再深造不迟。后来的日子里,恩师为了让我能顺利入学,不仅通融我的委培费迟一天缴清(那时我家很穷,父母哥嫂都在帮我筹集委培费,因急事急办,报名那天钱还未筹足),还帮我跑县教育局多方联络,结果未能如愿。当我想感谢恩师时,他只是拍拍我肩膀说“助人也是快乐的事情”。从此一别29年。29年来,恩师的那次言传身教成了我后来在做人、做事等从政方面的标杆,不论在机关还是在乡镇为民工作,我都以恩师为榜样,把“知民情、体民意、解民忧”作为自己一生的快乐追求。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