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打烧饼的夫妻

 

  打烧饼的是一对中年夫妻,他们的烧饼铺在一条小巷里。

  这是小城里一条平常的小巷,小巷两旁多是门面房,窄窄的门脸,各种营生,普通得很。第三间门面就是烧饼铺。

  知道这家店也是偶然,同事一日来不及吃早饭,买了几块烧饼带到办公室。香香的烧饼味,引得大家“垂涎三尺”,早餐很快就被“瓜分”。烧饼这么好吃,自然想知道在哪买的,同事说就在她家附近的小巷。

  下班后,跟同事一起去这家烧饼铺,准备再买些给家人尝尝。穿过健康路,拐进交通路旁的小巷,烧饼铺就在眼前了。铺子很不起眼,门脸上连个招牌都没有。一个汽油桶改成的烤炉当街而立,一张案板放在屋内,紧靠门口放着。屋内很整洁,靠墙的矮柜上有一只招财猫,一盆绿萝。屋外的圆竹匾里放些卖剩下的烧饼。打烧饼的是一对中年夫妻,相貌普通,温厚敦实,跟人说话带着笑意。见我要买烧饼,男人热心地说:“烧饼凉了不好吃,给你热热?”我摇头,明早煮着吃,不用热的。女人麻利地收钱,说好吃再来啊。

  烧饼的确好吃,但小店离我家较远,所以并不常光顾。听同事说夫妻俩都是下岗工人,男的姓闵,十七岁就学会了打烧饼的手艺,后来进城在化肥厂工作。夫妻下岗后,他才拾起过去的手艺。原是在北老街卖烧饼,后来北老街拆迁,就到这里了。一晃夫妻俩打烧饼有十多年了,他们有两个女儿,都上大学了,一个读师范,一个在医学院。一家的生活、两个孩子读书全靠这个烧饼炉子。好在夫妻俩都踏实本分,肯吃苦。打的烧饼好吃,价钱又公道,生意一直不错。

  夏天,放假了,时间宽裕起来。早晨出去锻炼,我常绕道去这家小店,买几个烧饼当早餐。远远的,烧饼的香味就飘过来,小店门口买烧饼的来来往往。夫妻二人配合默契,男的站在火炉前,往炉膛里贴烧饼,脸上汗落如雨。女的揉面团洒芝麻,后背也汗湿了。烤好的烧饼用铁夹夹出来,放在竹匾里。刚出炉的饼黄亮酥脆,很是诱人。买饼的你三个,我五个的,一炉饼很快卖完了。

  有时等饼熟,会聊上几句。闵师傅说,夏天热,早上四点多就要出摊打饼了,我们又不会干别的事,幸好会这手艺。辛苦点,但收入还不错。他脸上有淡淡的笑意,一旁的妻子也默默笑着。

  忙碌而辛苦,快乐而知足。我想,这就是普通人生活的常态吧。就像矮柜上的那盆绿萝,以最单纯最干净的态度,栖息在时光里。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