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杜勇清 通讯员 钱乾
本报讯 去年以来,市总工会党组以系统化思维为引领,扛起党建主体责任,通过“两评一述”、“三进三帮”、“阳光扶贫”和“三个课堂”等活动载体与平台,助推服务型、廉洁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为淮安工运事业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扛起“三项责任”,推动党建目标落地生根。具体操作中,市总工会采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办法,细化了党组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党组和党组成员责任明晰,实现业务工作和党建责任“一肩挑”。与此同时,通过评选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务干部和支部书记述职“两评一述”活动,细化量化各项标准,推动各支部书记履职尽责、支部党建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进社区、挂钩联系困难职工群众活动,签订党员履职尽责责任书,将党员参与服务的情况作为评先选优重要依据,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用好“三个课堂”,促进党员干部素质提升。“理论课堂”扎实学,全年组织6批次专题学习、讲座,重点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实境课堂”现场学,组织机关和下属单位党员赴延安开展党性教育活动,通过实境教学形式重温红色历史,促进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铸牢思想根基;“网上课堂”随时学,在开展党员微党课、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活动基础上,借助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建专栏,每周一固定推送党建学习内容,累计推送达48条次。同时,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热情。
激发“三大转变”,实现党建工作知行融通。去年以来,市总工会党组借助“三进三帮”、“阳光扶贫”等活动载体,组织机关党员进农村帮富民强村,举办农技、养殖、电动维修培训班6期,参训村民220多人;走访困难群众并发放慰问金和物资价值8万余元,为王兴镇提供农业项目资金15万元;组织机关党员在上海路社区工会服务窗口进行轮值,为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困难帮扶、创业指导、心理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受益群众146人,并为上海路社区提供帮扶资金19.3万元;开展机关党员与基层企业工会“双挂”活动,为基层106家企业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攻关、困难帮扶工作提供“零距离”服务,推进党组织向服务型转变。相继开展“三警一线”警示教育、机关干部旁听庭审现场、廉政党课和观看廉政电影活动,在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向机关及下属单位全体人员发送廉政短信,强调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增强党员“红线”“底线”意识,推进党组织向廉洁型转变。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培育“双创圆梦”、职工关爱工程、360母婴关爱等十大创新品牌项目,推进党组织向创新型转变。前不久,市总工会上报的“双创圆梦”项目,已入围全市创新创优项目。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