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舌尖上的眷念

 

  □ 吴苏蓉

  四月开始暖热,淮安区月湖畔的蒲草抽了芽,悠悠地越长越高,竖在水面如青润的修长匕首,将空气割出生燥的味道。这是一种色香味俱全的植物,身形碧绿可观,果穗点燃可驱蚊,最要紧的是,根茎切段可食——蒲菜是淮扬菜系的代表菜之一,当年周总理宴请外宾,这道菜必不可少。

  香蒲不是我故乡独属,凡水泽处均有生者,河南山东云南等地亦有入菜,做法不一而足,最初大约都是青黄不接时果腹之用,却意外发现实乃佳肴,也算是英雄不问来处了。

  很多年前刚从山西回来,对南方吃食并不适应,多年的北方生活让我喜欢咸辣酸,滋味不重入口如同嚼蜡。可是偏偏很喜欢外婆做的蒲菜肉圆,香蒲的茎刚剥出来嫩得滴水,煮熟后娇软里泛着淡黄,汤是汆肉圆时特意留的,漂着一层亮亮的油花,狠狠嚼完一个肥瘦相间的圆子,夹上一根蒲菜放在两排牙齿间,是咯吱咯吱脆生生又不粘连的爽口,有一种把盛夏吞吃入腹的错觉。

  长安路未拆建前,公婆住在那里的民房,夏秋傍晚常看见路边一群人坐在小板凳上剥蒲菜。大捆大捆从河沟水塘里采割来的根茎扔在地上,青黄白三色渐变,浓郁的水腥气扑鼻而来。剥蒲的多为中老年妇女,干脆利落地一根根撕开粗硬的表皮,露出雪白干净的肉,有着如和田白玉般温润洁净的质地。孩子爸说,这两家的蒲菜从宋集、涟水运来,口味是不错的。所以我们前几年去省内他处探亲,总会买些这里剥好的蒲菜当做礼物带去。

  听老人讲,蒲菜最好吃的当属月湖、勺湖和夹城一带,乡镇也有种植,只是口味不及城里,味道偏涩。老淮安蒲菜是上得席面的菜,尤其是月湖天妃宫的蒲菜,即便在应季也算不得便宜。月湖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小,因怕影响蒲的生长已开始限量采割,偶尔早起路过湖边,会看见有人撑着船在小湖里荡,船头堆着割下来的香蒲茎根,一副悠悠然的水乡画面。

  上班后,曾和同事说起蒲菜肉圆哪家做的最好,一位自诩吃遍淮安的大哥首推西长街的天妃宫饭店,说他家蒲菜是最纯正的月湖蒲菜,肉圆是比例合适的肥瘦肉手工剁成,加上鸡汤作辅,入口绵软鲜香,吃了是再忘不掉的。我是个宅女,等闲不爱出门,被这话引得动了心,在某一次聚餐时随众人去了饭店,待大海碗端上来,迫不及待抄上一筷子进嘴,才知什么叫口不留渣,实在一点多余的东西都没有,晕晕然嚼了咽下,仿佛呼吸都要与蒲的清爽共振起来。

  前几日,一位远游的好友在微信里幽幽地说,快夏天了,忽然特别想吃蒲菜肉圆。她住的地方也有,味道却远不如淮安的。我发了个“抱抱”的表情,说,抽时间回来吧,我带你去吃最好吃的蒲菜,咬一口都是家乡的味道,足以慰你漂泊之意。

  夏风起,亦可归乡,来吧。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